? ?《論語.為政》中有這樣一段話:吾十有五而致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其中四十而不惑是說人到四十歲,已經形成完整的個人見解,懂得很多道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辦事不再猶豫,行為果斷。施耐庵在《水滸傳序》中寫道,人生三十沒娶,不應再娶,四十未仕,不應再仕。字面上在談娶與仕的問題,其實在說舍與棄的問題,四十歲,到了敢于舍棄的年齡,舍棄那些所謂的理想與浮名,人生之路會更寬闊;舍棄那些撞擊心靈帶來煩惱的情感,前行的腳步會更坦然;舍棄餐桌上的大魚大肉觥籌交錯,你的腸胃會更健康。四十歲,對于無需解惑還是無惑可解,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種從容,淡定,自然的人生態度。時光不老,歲月沉香,輕輕地翻過字典中的如果兩字,收拾行囊,整理心情,在午后向黃昏出發。
人到四十
最后編輯于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