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么會焦慮?因為沒有掌控感,對不確定性充滿了恐懼。我們誰也躲不過,必須要經歷。
當然也在長大的過程中,逐漸學會了方法去控制和疏導。
今天我們來說說在面對變化時,個人的應對狀態和方法。面對變化,不光是我們主動還是被動的情況,比如我要在職場中轉換跑道或者心愛的人要遠行。我們都會感到強烈的無助和恐懼。這種情形導致的焦慮的情緒會控制我們久久不能自拔。總感覺有個大怪物裹挾著自己,時不時地加大力度,變換方式要挾你。
盡管如此,我們還是得和這個“熟人”相處
第一,斷舍離。斷掉依賴,舍棄既得,離開舒適區。雖然道理好像人人都懂,但是世上還是有好多人在原地不動且焦慮著。人們常說21天就能養成的習慣,我們卻要花數倍的時間去戒掉它。當習慣變成了我們的一部分,再要去除他,真的很痛哭,很難。有時候多數人情愿痛苦地維持著。這是我們焦慮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二,抽離自己。深陷焦慮中不能自拔,有時候是因為我們太入景了。試著跳出來,站在“第二個自我”的角度去判斷當下自己的痛苦和焦慮。壓力管理中的很多方法都很有效,但都要求我們抽離出來,把自己作為一個問題管理起來。這個過程中,就抽離了很多的情緒和主觀判斷。這個方法不會那么速效,但是比較好玩,很輕松。
第三,暫時放下。有時候我們焦慮,是因為我們把自己逼得太急,太快。高投入不一定有高產出。極端的苛求自己不如放慢速度,等一等。雖然柳岸不一定花明,但是也許在下一個路口真的有驚喜呢。這對于那些執著的人來說,真的很難!對于他們來說,要不就不拿,要不就不放。暫時的歇歇腳是一種慢性折磨。
人生是一條漫漫的路,雖然很多人會陪你走上一段。
但是,終究還是必須我們自己一步一個腳印來邁。
不曾走過,我們永遠不會知道到底能走多遠,究竟會遇到誰。
所以,帶著焦慮上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