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互聯網時代的紅利逐漸見頂,人們開始尋找新的風口,這一現象在各行各業里不斷出現,金融行業同樣如此。我們都知道金融行業的互聯網化最終打破了人們生活科技化的最后一道障礙,正是因為金融行業的互聯網化才讓人們的生活徹底地互聯網化。然而,同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式的發展模式一樣,金融行業的互聯網化僅僅只是將金融和互聯網簡單相加,并未真正改變金融行業本身的元素、環節和流程。
以阿里、騰訊和京東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率先垂范,他們通過將人們的理財、支付等方式轉移到線上開啟了金融互聯網化的過程。在看到金融行業背后巨大的流量潛能之后,以互聯網巨頭為代表的諸多勢力開始加入到金融互聯網化的過程,互聯網金融時代由此開啟。以P2P、網絡眾籌、網絡信貸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方式不斷出現,金融行業開始了從線下向線上的大遷徙。資本的加注,互聯網巨頭的參與都在讓互聯網金融成為一個炙手可熱的領域,一個以金融行業的去中間化為代表的全新時代由此拉開序幕。
盡管金融行業的去中間化帶來了效率的提升,但是盲目地去中間化所導致的一個直接結果就是金融行業風險的不斷被放大。以e租寶、人人貸為肇始點,互聯網金融行業開始了夾雜著爆雷與跑路的“敗走麥城”。于是,人們開始思考金融行業與互聯網結合的最佳姿勢,不再一味地去中間化,而是開始用新技術的手段去重塑和再造百年以來的金融體系,以找到破解互聯網金融的方式和方法。
無論是用大數據去完善金融行業的風控體系,還是用智能科技去提升金融行業的審核效率,新一輪的金融科技化開始更多地深入到金融本身,而不是僅僅只是簡單的相加或者去中間化。螞蟻金服開始強調自己的金融服務功能,京東金融開始改名京東數科,度小滿開始強調金融賦能的業務,我們看到一場對于金融行業功能和屬性的再度挖掘由此開啟,金融行業的科技化同樣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
消費互聯網紅利見頂,產業互聯網時代的金融新進化開啟
互聯網行業的上半場是一個以流量和平臺為主導的時代,在這個時代,只要擁有龐大的流量和平臺就能夠占據優勢。經過幾年的發展之后,消費互聯網時代的紅利已經見頂。通過新技術去改造行業,從而激發行業更多的發展潛能,正在成為一個新的發展方向,這就是所謂的產業互聯網時代。
當產業互聯網時代來臨,所有行業的邏輯都開始發生改變。在電商進化為新零售的大背景,社交、金融、生活等諸多行業都在開始新的蛻變。一場以產業為主要改造對象的全新時代正在來臨,找到在產業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新模式,實現新的發展成為越來越多投身產業互聯網風口的人們的新選擇。
以新技術為刀,金融行業的內部頑疾開始被解剖。消費互聯網時代,金融行業互聯網化僅僅只是對流量的獲取和收割,并未給金融行業本身帶來任何本質性的改變。這就造成了互聯網金融僅僅只是一種手段,而非是一種結果,同樣注定了它的再度進化的必然性。同時,互聯網技術本身的特性決定了它僅僅只能將金融產品與用戶之間的對接路徑縮短,并不能真正改變金融行業本身。所謂的網絡信貸、網絡眾籌、網絡保險僅僅只是一個概念而已,其實質依然是傳統金融的體系。
對于金融互聯網化的這種認識最終決定了入局者們并不能夠真正改變金融行業本身,只能把互聯網金融看成是建構自身生態體系的一小部分。這一點在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陣營里的表現最為明顯,我們看到之所以會有如此的巨頭會建構自身的金融生態圈,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想要把用戶牢牢地固定在自己的勢力范圍內,而非是要改變金融行業本身。因此,這就決定了互聯網金融本身的巨大缺陷,同樣決定了它的必然進化。
當產業互聯網時代來臨,我們看到以大數據、云計算、智能科技以及區塊鏈為代表的新技術開始不斷成為還要傳統行業的新方式和新手段。金融行業不可避免地成為一個主要的改造對象,通過將新技術應用到金融行業當中,傳統時代的金融體系重新被建構,金融元素重新被加入,金融邏輯重新被梳理,困擾金融行業的頑疾開始找到了解決方案。
挖掘新的功能和屬性,金融行業的不再僅僅只是投資和理財。消費互聯網時代,金融的主要功能是投資、理財和支付。金融與互聯網結合之后產生的網絡信貸、網絡保險和網絡眾籌依然是圍繞著人們的這些需求所衍生而來的。我們看到阿里巴巴與騰訊在新年紅包的大戰以及后來的百度、京東等互聯網巨頭圍繞著金融所進行的一些金融體系的搭建,其實都是在用金融行業的傳統功能來將用戶聚攏到自身的平臺上而已。
僅僅只是用互聯網的方式將傳統金融的功能和屬性進一步放大,而不是拓展金融行業的功能和屬性的做法無法帶來金融行業的蛻變,只會將金融行業的發展帶入到風險不斷被放大的發展階段。當平臺本身無法承受金融行業帶來的風險時,所謂的金融互聯網化便不再僅僅只是一種效率提升的工具,而是變成了一個風險放大器。于是,我們看到在互聯網金融的后半段,以爆雷、跑路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亂象開始在金融行業當中不斷出現。
進入到產業互聯網時代,金融行業的數據功能、監督功能、法律功能開始被更多地激發出來,從而將金融行業的發展帶入到了一個更加深度和多元的時代。當產業互聯網時代來臨,金融不再僅僅只是投資和理財,而是開始反哺給外部行業更多的能量,從而促進金融行業更加良性的發展。
金融行業的驅動力不再依靠去中間化來獲得,而是開始靠金融行業本身的改變來實現。在消費互聯網時代,金融行業的驅動力是通過去中間化的方式來實現的。盡管金融行業的運行效率得到了提升,但是盲目地去中間化同樣帶來了巨大的風險。這也是為什么有如此多的互聯網金融平臺爆雷的主要原因所在。
進入到產業互聯網時代,賦能B端成為一種潮流。所謂的賦能B端其實就是通過新技術、新模式和新手段來給傳統行業找到新的發展動力,從而去改變傳統行業本身。金融行業同樣如此。當產業互聯網時代來臨,我們開始用新技術去改造金融行業本身,從而找到破解金融行業痛點的方式和方法。
傳統行業的諸多流程和環節開始被新技術、新元素所渠道,金融行業本身從而開始發生了深刻變化。我們看到無論是以阿里、騰訊、百度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對傳統金融行業進行賦能,還是以傳統銀行、證券為代表的金融機構主動去尋求改變,其實一個靠金融行業本身來改變的全新時代正在來臨。
當阿里巴巴全面擁抱新零售、騰訊開始主攻產業互聯網,其實都在告訴我們以流量和平臺為代表的消費互聯網時代的落幕,以賦能為代表的產業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在這個大背景下,金融行業同樣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通過新的技術去重新梳理金融行業的運作邏輯、改變金融行業的傳統組成元素,一場更加深度和多元的金融行業再進化由此來臨。
產業互聯網業已成風,把握金融再進化風口的關鍵點在哪?
當產業互聯網來臨的大背景下,幾乎所有人都想要通過加持產業互聯網來獲得新的發展機會。深陷在互聯網金融泥潭之中的人們同樣期望通過加持產業互聯網來找到新的發展可能性,于是,遵循著互聯網巨頭們指引的方向,金融行業開啟了新進化。那么,在產業互聯網蔚然成風的大背景下,如何才能真正把握金融再進化的風口呢?
關鍵點一:新技術與金融行業的融合深度。在產業互聯網時代,如果我們僅僅只是將新技術與金融行業的融合看成是一個概念的話,必然無法獲得充足的發展后勁。只有真正讓新技術與金融行業深度融合,才能讓金融行業本身發生根本性的轉變。因此,把握金融再進化風口的關鍵在于要將新技術與金融深度融合,并且真正改變傳統金融行業的組成元素、運行邏輯等諸多方面,這樣金融再進化才會有意義。
我們看到當下在金融行業內部已經出現了智能客服、智能風控等一些新的元素,這些新的元素其實是金融行業的進化走向深度的表現。未來,隨著新技術與金融行業的融合逐漸深度,金融行業當中還將會出現更多新的元素,從而真正把金融變成一個全新的存在,而不僅僅只是一個所謂的概念。
關鍵點二:告別去中間化的金融行業運行效率的再度提升。單純地依靠去中間化的方式已經無法真正起到提升金融行業的效率,產業互聯網時代的金融行業效率提升開始依靠更多的方式來實現。從這個邏輯來看,產業互聯網時代的金融行業效率再提升應當更加關注金融行業本身的改變上,以此來為金融行業的提升獲得新動能。
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為代表的新技術開始加入到金融行業的內部,他們給金融行業的效率帶來提升的方式不再僅僅只是簡單地去中間化,而是開始深入到了更多其他的領域里。在這個時代,金融行業的傳統元素開始被稀釋,傳統結構開始被重構,傳統邏輯開始被梳理。只有基于對金融行業本身改變帶來的效率提升,才能算是抓住了產業互聯網時代金融再進化的關鍵點,這樣的效率提升才有意義。
關鍵點三:金融行業的屬性和功能生活化的程度。僅僅只是將金融的功能和屬性停留在金融本身,非但無法帶來金融行業的再度發展,反而會把金融行業科技化帶入到死胡同。當產業互聯網時代來臨之際,我們應當更加關注金融行業功能和屬性生活化的程度。
如果我們僅僅只是把金融行業的屬性和功能依然停留在理財和投資這些金融色彩濃厚的領域,帶來的必然是金融行業發展路子越來越窄。只有將金融行業的屬性和功能盡可能多地生活化,我們才能找到有關金融行業更多的發展機會,而非僅僅只是將金融行業的發展停留在金融本身,其實質卻沒有任何新的創新和改變。我們看到的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之所以會義無反顧地告別傳統金融的功能和屬性或許正是因為這一點。
當消費互聯網時代的紅利見頂,產業互聯網時代的來臨成為必然。在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的引領下,人們開始了在擁抱產業互聯網道路上的一路狂奔。深陷互聯網金融泥潭里的金融行業同樣看到了這一發展契機,積極擁抱產業互聯網的新風口,一個全新的金融再進化時代由此開啟。抓住關鍵點,打蛇打七寸,或許才是成就產業互聯網時代金融再進化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