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眼看年會??——2017年新教育年會手記??【1】

另眼看年會

——2017年新教育年會手記【1】

文/塵一粒

此刻,列車——K8385已緩緩駛出阜陽,漸往南京。

圖片發自塵一粒

今年,本沒有出行的打算,可是我卻依舊踏上遠方。迫于生活的壓力,原想找塊僻靜的地方,做一份簡單的工作。然而秦老師6月28號的“千古一問”“年會來不”“我幫你報名”“過來幫我干活”打破了我所有的計劃。我想,如果不是基金會人手不夠的話,秦老師應該不會開口的。我也不知道到底去還是不去,一方面畢竟自己剛找的暑假工,另一方面我需要慎重的回答秦老師的邀請,畢竟這是對我也是對他的尊重。猶豫不決遲疑不定的我便給朋友打了個電話,跟她商量一下要不要調整暑假的安排。我本以為她不會支持我到南京去,沒想到我的話剛落音,她就肯定地告訴我:“暑假不掙錢也得去。人家給你捐了那么多書,必須去。你的知恩圖報哪去了?”

女朋友的一句“你的知恩圖報哪去了?”這一問點醒了我。想想自2015年12月21號以來,我的教室就不斷地得到基金會的幫助,一本本圖書給了孩子們多少滋養?我那間小小的書房,承載了多少孩子的夢想?如果沒有基金會,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事。每每回想起那段為教室里的孩子們尋找書籍都心酸不已,無論是學校的領導還是學生的家長,沒有一個“買賬”的,是基金會的一道光點亮了村小的心房。去年十月份,秦老師到各個項目地進行考察,第一站就是到我們王臺,看望教室里的孩子們,翻翻孩子們曾做的讀書筆記,跟孩子們聊聊看過的書。近兩年來,基金會不斷地給予我們圖書的資助,前不久與博雅小學堂聯合發起的“愛的漂流”圖書捐贈活動,又為教室里的孩子人均捐贈3本書。在基金會的資助下,一本本書走進了孩子們的世界,活在了孩子們的生命里。也是這一本本書籍,讓我們的家長也卷進了閱讀的行動中,無論是獨自讀育兒方面的書籍,還是陪孩子親子共讀,一家人沉浸于美好。

圖片發自塵一粒

基金會不僅資助教室里的孩子們閱讀書籍,在生活中也惦念牽掛著教室里的孩子們。去年初入冬時,星云老師給我發來信息,讓我注意查收快遞。基金會轉贈了中興牧業的十多箱奶粉,正如學校的老師們所言“上海一杯奶,愛心暖王臺。”猶記那個周末我騎著陳老師家的三輪電瓶車把牛奶拉回學校,猶記孩子們領到牛奶時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

圖片發自塵一粒

每每我有驚喜告訴教室里的孩子們,他們的第一反應就是——秦老師、星云仙子,他們是基金會的代名詞,是新教育的代名詞,這些都印刻在教室里孩子們的生命里,印刻在過往的歲月里……

圖片發自塵一粒

今年,是我第二次參加年會,也是比較別致的一年。去年是我第一次參加年會,不曾想我就站在了年會“榜樣的力量”的分論壇的舞臺上,為與會的老師們分享了我和教室里的孩子們“沿著河走”的故事。今年第二次參加年會之所以說別致,是因為我將以后勤服務人員的身份出現在年會上。我是從未做過后勤服務工作的,對此頗有些不安,也不停地咨詢秦老師我該做什么,怎么做。秦老師說“到時候好好收拾收拾,精神利索的,還要服務上層領導呢!服務領導,引導他們住宿,會務,年會頒獎典禮彩排,服務獲獎老師,協調會場雜事,材料分發裝袋,頒獎現場獲獎老師候場管理,分論壇物料準備,現場秩序維護。基本就這些事。然后就是和各個領導打個招呼,簡單寒暄寒暄,和熟悉的老師聊聊天。”我得把這些一一熟悉,畢竟“因為了解,所以信任”這是秦老師說的。我也希望自己“但愿不會辜負”這份信任。更令人興奮的是,我是此次盛會唯一的一位被邀請前去“打雜”的,我瞬間感覺自己的“熊貓”身份,更感受到自己肩上的分量。但愿我的肩膀,能夠負擔起幾個人的能量。

圖片發自塵一粒

我對接下來的5天充滿了期待,將用另一只眼感受這不一樣的精彩。

2017年7月12日? 14:41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