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富二代的距離,差的不只是名牌
文:港霸
一提起“富二代”大家會聯想到什么:紈绔子弟,不務正事,泡酒吧,開跑車,約妹子。
但是,凡是總有個例外,不要一天天的看見個富二代就像見到了殺父仇人一樣,恨爹不成鋼啊你,不用總去和富二代比,一比你會發現除了錢,你還有很多都比不過,
作為富二代的爹富一代,他的錢也是自己打拼半輩子才有的,作為老子的兒子,享受豪車,別墅這不是很正常嘛。難道你以后有錢你會虧待你的兒子嗎?所以我們的父母沒有成為富一代,而我們也沒有成為富二代,那能怪誰?怪父母嗎,我相信很少有人會這么說,那怪誰,怪你自己咯!
是富二代沒什么可怕的,
怕的就是富二代還比你努力。
一個人24歲,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覺得自己特了不起。突然聽說富二代同學創業成功,拿到2000萬投資,頓時覺得自己啥都不是。這個社會就是這樣,你苦苦追求的上限,不過是別人的起點而已。
富二代都那么努力,而我們這么不是富二代的人呢?其實我們早就已經輸在起跑線上了,所以我們才更要拼盡全力,不要怪父母沒有給我們想要的生活,你既然那么有本事,想要什么生活為何不自己去爭取。
就拿我大學的一個朋友來說吧,典型的高富帥,高中時代就周游各國,大一在我們班擔任班長,多次被評為“優秀班干部”,“優秀團干部”,這些還不夠,在學校運動會上,長跑短跑,跳遠跳高的他都參加并且還得到了很好的成績,體育文化節上也有他的身影,乒乓球,羽毛球,籃球也能拿到第一第二的成績。
現在又擔任我們學院的學生會主席,在忙于學校學院各種工作的時候,學習也沒有落下,沒有逃過課,期末成績均在85分以上,“三好學生”當然是他的。你說這么有錢還這么上進的人天天在我身邊待著,我還有什么借口不努力。
我之前去溫州玩過一段時間,認識了個學霸朋友,溫州人都有錢,閑著沒事就把孩子送出國深造,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父母之前在意大利買了套上千萬的房子讓孩子安心讀書。而且學校里邊全是頂級學霸,每天學習到凌晨以后,早上四五點又準時起床讀書,出去和朋友吃喝玩樂都是一種罪過。這讓我們每天以刷朋友圈,刷微博過日子的同學們情何以堪。
他們這些人從小就以遠超常人的努力在這個世界上掙扎,因為他們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未來的對手不是眼前的人,而是那些在世界各個角落里同樣資產過億卻勤奮拼搏的人,等到有一天,他們遠遠甩開我們,進入更高水平的競爭平臺時,我們連嫉妒的資格都沒有,這才是最深的悲哀!
其實,我們都應該去嫉妒那些從未停止勤奮拼搏的富二代們,他們在不經意間已經把我們點點滴滴的努力和夢與遠方一起踩進泥土里了。我們拼了這把茍延殘喘的老命,也許仍然沒有機會,但我們一旦任命自暴自棄,那就真的一點機會都沒有了。
那么富二代這么努力的原因可能很單純,一個字:窮。
我們覺得他們是富二代,可在他們的交際圈里,他們未必是。就像王思聰在比爾蓋茨眼里,還是個窮逼,既然窮,所以就要好好奮斗。
在任何一個男人眼里,獲得父親的認可才是最大的榮譽。
富二代的努力,很大一部分是熱血的,他們不需要別人贊同,只想獲得富一代父親的認可,很多真正的富二代并不愿意去繼承父親的事業。
你并沒有聽錯,就是不愿意。
這就是我們和他們之間的差距,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我們會被現實打磨,最終希望免費午餐才是最好的,但是那群站得更高和我們年齡相仿的人卻更喜歡從頭來過,他們比我們想象的要刻苦努力拼搏上進。
這段話,挺喜歡:人會長大三次。第一次是在發現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時候。第二次是在發現即使再怎么努力,終究還是有些事令人無能為力的時候。第三次是在,明知道有些事可能會無能為力,但還是會盡力爭取的時候。
和富二代相比
我們差的不只是一身名牌
< END >
感謝分享
您的分享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微博:@港霸GANG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