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海蒂》這部電影,從2015年12月份開始在德國上映,2016年2月份在法國上映,在2016年9月我才看到這部電影。
《海蒂》這本書是由瑞士作家約翰娜·斯比利所寫。這位女作家,出生于1827年的瑞士蘇黎世村莊,父親是醫生,母親是詩人。約翰娜結婚后,生下一個兒子,因著兒子重病,她的丈夫遠離了他們,在1884年,約翰娜的兒子因重病去世。在1870年左右,約翰娜寫了大量的作品。其中最為有名的要數《海蒂》,這本書在約翰娜生前,被印刷18次,先后被作為廣播劇,電影,電視,連環畫傳播,舉世聞名。
《海蒂》這部電影,講述5歲的小海蒂,出生的時候,爸爸媽媽就死了,她的阿姨把她養到了5歲,因著要花費很多的錢,她的阿姨把她丟棄到住在阿爾卑斯山的爺爺那里。一開始爺爺很拒絕,把她送到基督教的牧師那里,讓牧師收留小海蒂,結果牧師說她身體健康,不符合條件。爺爺無奈把小海蒂帶回家了。
海蒂就這樣開始了和爺爺的相處生活,從爺爺給海蒂羊奶開始,到爺爺為海蒂做的椅子,爺爺為海蒂準備的香腸和奶酪,爺爺冬天帶海蒂坐雪橇去小伙伴家里,爺爺給海蒂雕刻的鷹。。。。。。
小海蒂來到阿爾卑斯的那一天,開心的把她鞋子脫了,衣服脫了,幸福地奔跑在阿爾卑斯的藍天下。海蒂并沒有因為自己幼年失去親人而憂傷抑郁,她擁有者天真,淳樸的性格,她也沒有因為她的阿姨把她留在爺爺這里,而生氣憤怒怨恨,海蒂的心很善良,雖然她是一個孩子,但她聰明可愛,臉上一直帶著微笑,即使一開始爺爺不收留她,她住在羊圈里,她依然沒有失落,這就是小海蒂,強大的小海蒂。
當海蒂和爺爺相處在一起,漸漸地有了感情的時候,海蒂的阿姨,用謊言告訴海蒂,說爺爺希望她去城里,爺爺不要她,海蒂第一次開始傷心的離開阿爾卑斯山,離開爺爺,連和爺爺告別的機會都沒有,然后海蒂就被阿姨賣進了富人家庭做小姐的陪伴。
當海蒂來到富人家庭后,認識了她的小伙伴克勞拉,克勞拉因為重病雙腿站不起來了,而海蒂這個來自阿爾卑斯山的小女孩,帶給了克勞拉很多不知道的世界,不知道的故事,克勞拉非常喜歡海蒂,兩個人相處很好。克勞拉的家庭教師對小海蒂管束很嚴格,女仆也不大瞧得起小海蒂,而管家叔叔對海蒂還是很友好的。這些都不能讓海蒂在意,海蒂最傷心的是,城里的窗口,看不到阿爾卑斯山,即使她去了最高的塔,還是看不到她的山,海蒂第一次,流下來傷心的眼淚。
海蒂因為想念家鄉,想念阿爾卑斯山,想念她放羊的小牧羊人,想念爺爺,而得了夢游的病,盡管克勞拉不愿意,克勞拉的父親還是把海蒂送回了爺爺的身邊。海蒂像阿爾卑斯山的雄鷹一樣,又可以自由自在的和爺爺一起生活,像阿爾卑斯山的孩子們一樣,努力學習,海蒂還從城里帶了很多香軟的小面包給見過一次的奶奶,因為這個奶奶眼睛看不到東西,牙齒也都掉落了,吃不了硬的面包,而小海蒂把這些都記在了心里,帶了好多好多的面包給奶奶。
回到爺爺這里后,海蒂沒有忘記她的小伙伴克勞拉,最后,克勞拉的奶奶把克勞拉也帶到了阿爾卑斯山上,和海蒂相聚,在這里,克勞拉沒有了城里小姐的生活,和海蒂一樣,自由自在的過起了阿爾卑斯山的生活,最后,克勞拉還站了起來,能走路了。
這部電影中,名句:海蒂對克勞拉的奶奶說,奶奶,大家都笑我,因為我想寫故事。奶奶對海蒂說,孩子,那是因為大家知道的太少,而你看過更大的世界,如果你覺得這個世界有哪些東西讓你快樂,就去做,無論別人說什么。
最后,欣賞電影里美麗的阿爾卑斯山吧!
電影中,海蒂和爺爺那種祖孫情,雖然言語不多,卻讓我不斷地感動落淚,這是打動我地方之一;其次,海蒂對于生活遇到的我所認為的不幸,海蒂并沒有把它當做不幸而自怨自棄或者憂傷悲觀,海蒂從頭到尾都是一雙純真的眼睛,微笑的臉龐,從頭到尾都是,這讓我很感動;再者,海蒂對于小伙伴奶奶的愛心,對小伙伴的愛心,她的一顆小小的心竟然裝了那么多的給別人的愛,讓我感動;她只是個孩子,卻教會了我,關于愛,關于對待生活,關于對待夢想,謝謝海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