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天的趕路中,我拆解過24小時關于工作、家庭和睡眠的比例及意義;
在無盡的疲憊里,我尋找過曾經讓我充實但現在已然失去讓我快樂的愛好;
在頻繁泛起的迷茫里,我不知道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么。
我問T,“你說,人的一生如果一直都在尋找人生的意義,和一生都從不尋找意義,只是低頭趕路,是不是兩種都是一樣的無意義?”
她說,“是的”。
我問,“你找到折中點了嗎?”
她說,“越折中不越掙扎么。”
我正欲追問,忽然,我明白了這句話的含義。
一邊陷入生活的泥淖里無法脫身,一邊在掙扎中絕望得思考生活的意義,那尋找意義的方式,想必是質問、是不甘、是哀嚎吧。
所以折中,可能并不是找到了理想中的平衡——讓生活一邊忙碌一邊感受快樂美好,也可能,它加強了我們感知痛苦的能力,也加劇了我們痛苦的程度。
我原本只是以為,一生都在尋找人生意義的人,因陷入了無盡的虛無主義里,所以關于答案,永遠也求而不得,因而痛苦;亦或一生從不思考人生的意義,從出生懂事就開始操勞忙碌,一生低頭拉車,負重前行,從未抬頭仰望過白云星空,直到生命結束,是不是也是白活?
兩種一樣可悲,一樣毫無意義,是為痛苦。
原來,折中可能亦如此。
我問Z,“你說,人的一生如果一直都在尋找人生的意義,和一生都從不尋找意義,只是低頭趕路,是不是兩種都是一樣的無意義?”
他問,“你想到了什么?”
我說,“沒什么,只是很累,想哭?!?/p>
他說,“很正常,大家都會覺得很累,只是有的人是身體上,有的人是心理上?!?/p>
我問,“為什么我覺得這么難過?”
他說,“因為你有一顆憐憫自己的心?!?/p>
我眼睛觸碰到這句話的時候,以為是嘲笑一般的玩笑話,但是卻莫名地恍然大悟。
大家都一樣,在經濟下行、內卷的時代踽踽獨行,疲憊不堪。
有的人敏感一些,有的人悲觀一些,有的人神經大條一些,有的人激情一些......人只要活著就要為生計奔波,為了活著,然后為了活得好以及活得更好。
誰不是如此呢?為什么只有我覺得不堪重負異常悲傷?因為我過于心疼自己了,或許,我真的應該振奮一些。
C說,“秋季過敏沒有別的辦法,根本原因是免疫力太低了,好好休息,情緒平穩,在一個溫度濕度合適的環境里待著會好很多,”然后補了一句,“就是不太切合實際?!?/p>
我問C,“你說,人的一生如果一直都在尋找人生的意義,和一生都從不尋找意義,只是低頭趕路,是不是兩種都是一樣的無意義?”
C說,“很多東西和人沒有那么重要,只是在某種環境,某種情境下讓人感覺很重要而已。”
我突然想到了我工作上的努力,和在意。
好或者不好,行或者不行,勤奮或者懶惰,走得快或者慢,業績好或者不好......
我有沒有活在自我的感知里、評價里?我有沒有從自我思考和提升里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還是從被“提升”里獲得的是他人感覺和評價中的“優秀”?
十三邀里,徐崢說,李安的作品里,他最喜歡的是家庭三部曲,因為它們里面有一種不明確性,被一種不可名狀的東西推著的感覺,這種感覺太難拍了,也只有李安能處理。但是李安后面的兩部電影換主題了,這對于導演來說是一種冒險,所以,徐崢覺得李安很勇敢,稱李安是一個極限挑戰者。徐崢說,他很羨慕李安一直在“找”的過程里,喜歡把自己推到不安全的那種感覺里,這真的很厲害。
許知遠問,“你覺得有一天你會這么推自己嗎?”
徐崢說,“我覺得我推自己我就掉下去了,我覺得我絕對不可能安全?!?/p>
許知遠問,“你最想獲得的能力或者說修補的不足是什么?”
徐崢猶豫半晌,答,“我覺得我很會讓自己處于安全區,這是我的最大的不足,我本身特別擅長保護自己,我始終沒有那種堅持、那種豁出命去的混不吝的東西,這個東西有點像極限挑戰,就像你現在穿著滑翔傘要從懸崖上跳下去,我會很擔心它不安全,我怕死,我怕摔傷?!?/p>
許知遠問,“那怎么辦呢?你想真正打破它嗎?”
徐崢答,“我覺得當我想的時候,不是說我下了一個決心就可以背上炸藥包去,即便我背上了炸藥包我還是會害怕,還是會退回去。我覺得所謂的無所畏懼,是你不覺得你背著炸藥包,你頭腦里有兩個聲音,你能不能意識到那個假的、阻止你的聲音其實并不能代表你,我會更清楚我的第一意志,這樣我就能突破。這是一種覺醒,但我覺得我的意志,目前還做不到......”
許倬云說,今天人們陷入意義危機,要有遠見超越未見。現在不再有人在真正意義地思考,他們只是知識的搜索者。
許知遠問,“那您的解決方案是什么?”
許倬云答,“我,傷殘之人,要能夠自己不敗,不敗,不餒。(我)幸虧從小生下來就如此,如果是長到15歲讓人一棒槌打倒了,那完了,起不來了。我從生下來就知道自己是殘缺,不去爭,不去搶,往里走,安頓自己。只有失望的人,只有無可奈何之人,他會想我過日子為什么過。看東西要看東西本身的意義,不是它的浮面,想東西要想徹底,不是飄過去,這個是難得有的機緣。”
我想,人生的意義,大抵是,在一生浩如煙海的雜亂瑣事和紛繁情緒里,每一個能觸發自己正向感受或深度思考的瞬間——發現了,覺知了,領悟了,總結了,改變了......意義就浮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