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一份面向60歲以上老年人的調查報告中問道:此生你最后悔的一件事是什么?排名第一的答案:75%的人為年輕時努力不夠,導致一事無成而后悔。
檢視一下現在的你,每天在過著怎樣的生活?上班、下班、領工資?和人潮一起漲落,和日子一起躲進平靜的港灣?
這樣的生活你滿意嗎,那些你要實現的夢想呢?在安穩平靜日子的消磨中,忘在了哪個角落里。。。
不要說老了,老的不是你的年齡,是你的心態。
前幾天網上發出了一張王健林一天的行程表, 4點就起床,健身45分鐘,一天中他飛行6000公里,停留兩個國家三個城市。事實上他不僅這一天忙碌,他天天都是如此。中國首富在這個年紀還這般拼命,我們還有什么理由拒絕努力。
1.
前段時間,CNN用大幅的版面來報道了一名印度女孩Anny Divya,她成為全世界最年輕的波音777女機長。在印度,女孩子嫁人、生子、做家務才是宿命的歸宿,這個姑娘卻打破了這個傳統。從小她就立志成為飛行員,在女性地位受到歧視的印度,她的夢想遭到了親戚和身邊人的反對,他們都覺得她瘋了。然而,她沒有在質疑聲中放棄夢想。并最終通過努力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很多時候,我們的夢想會被人嘲笑不切實際、異想天開,我們也會因為鋪天蓋地的指責而懷疑自己,安穩的現實常常會誘惑我們放棄夢想。實現夢想的道路也會充滿荊棘,放棄,隨波逐流會很舒服,但,夢想永遠不會實現。
《摔跤吧爸爸》中的兩個女兒一開始并不是心甘情愿成為摔跤手,她們去參加朋友的婚禮,向朋友抱怨爸爸讓她們摔跤,做男人才做的事,令她們成為艱辛的另類的時候,她的好友卻在羨慕她擁有改變自己的夢想和能力。
在我們以為孤單的追夢途中,或許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羨慕我們的人呢。與他們相比,我們至少敢想。便也多了實現的機會。
2.
最近,朋友小艾又和我抱怨自己工資低,不夠花,想業余時間掙點零花錢。這已經是她第n次和我聊到這個話題了,聽著她喋喋不休的吐槽,我想起了和她的歷次的談話經歷。
三年前,她說想掙錢,我們說到了微商,她說做微商的臉皮太厚,把東西發到朋友圈,利用親戚朋友的“不好意思”來賺錢,她做不到。
兩年前,她說想掙錢,我們說到了微商,她說微商太累,要聯系快遞,要找好的資源,還要會推廣,她最煩啰啰嗦嗦的事情,不適合她。
一年前,她說想掙錢,又談到了微商,她感慨自己錯過了加入微商的最佳時機,現在她的朋友圈里什么都有賣的了,不缺她這一個,沒有市場了。
永遠不去做,永遠都做不到。不是沒有機會,是你不給自己機會。在一次一次給“不”找理由的時候,成功離你越來越遠了。
3.
據雅虎財經調查顯示,各國CEO們的一個共同特點是早起。他們早上有很多的事情,包括工作、生活等各個方面,這些通常不會輕易的改變,他們認為這就是他們的“工作方式”。 每天叫醒他們的不是鬧鐘,是夢想、是習慣。
比如,李嘉誠每天6點起床,鍛煉一個半小時,處理很多事情;喬布斯生前6點開始一天的工作;比爾蓋茨3點就起床;三星的李健熙永遠比員工早半個小時,早晨6點就到了辦公室···
看到大佬們的時間安排,是不是也燃起了我們早起奮斗的激情。五點起床,讀書、學英語,晚上去健身,回家還要拿起許久沒看的業務書充充電···
第一天,做到了,很充實,但是上班時候有點無精打采;第二天,也做到了,但是已經是疲于應對,應為消耗太多的精力,工作出錯被老板罵了;第三天,太累了,堅持不下去了!
好吧,我們不得不承認,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大佬們的日程,別人能做到的我們不一定能做到,我們應該找到適合自己的途徑。
丟掉那些一小時讀完一本書、一年跑幾千公里、五個月成就人生這些不切實際的目標,丟掉那些“快速成長寶典”,把我們的夢想細化,分解成一個一個小任務,分解的越細越好。
要知道攀登一座高峰總是艱難的,但攀登一個小山包會容易很多。全力攀登你眼前的小山包,達成你的小目標。
每一個小目標的完成都會帶來小的愉悅,將這些小的愉悅堅持積累下去,成為奮斗路上的樂趣,就會成為支撐我們實行夢想的源動力。
每天讓自己進步一點,讓每一個明天都好過今天,日積月累,我們會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