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譯文】孔子說:“有智慧的人不疑惑、不被誘惑,仁德的人不憂愁,勇敢的人不畏懼。”
知者不惑,知通智。不惑,有人理解為沒有疑惑,有人理解為不受外界誘惑。在這里應該并列解釋。客觀上講,人是不可能一點疑惑都沒有的,只能說有智慧的人比普通人更聰明,看問題更透徹,在一定范圍內能達到沒有疑惑的程度。在這一點上,許多人是能夠做到的。而難以做到的應該是不受外界不良誘惑,能夠堅持本心。那些大貪官們都有一定的能力素質,有的更是某方面的專家,不可謂不聰慧,可他們貪欲旺盛,經不住誘惑,走上犯罪道路,就不能稱為智者了。真正的智者對事理看得明白透徹,同時具備崇高的品格。
仁者,品德高潔,心中有別人,極少有自己。普通人有憂慮憂愁,基本上是事關個人利益,比如關于錢財、名譽、地位、臉面等等,如果每天心中所想都是這些,自然會憂慮不安,因為這些東西是沒有止境的。如果把這些看得很淡,不把個人榮辱得失當做最重要的事,自然會減少許多憂愁。當然從另外一個意義來說,仁者有時也是有憂愁的,那是為他人、為國家、為天下而憂。
勇者是有勇氣去克服困難的人。當今,每個人都要有一定的勇氣,去敢于面對各種困難、挫折、危險,勇敢的去攻克,不怕個人受損、不怕別人非議、不怕失敗失意,直到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