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車禍”,是人們談虎色變的一件事,誰都不愿與它扯上關系。但是近年來,車禍的發生率卻是有增無減,特別是春節期間,車禍已然成為春節的第一殺手。
? ? 從放假截止今天,我已經看到了發生在身邊的兩起車禍,皆是車毀人亡,讓人觸目驚心。第一起是鄉間水泥路上,夜晚上演了一場“飛車”奪命事故,車飛出了馬路沖到了旁邊很遠的農田里。具體當時什么情況沒有人目睹,直到第二天天漸亮,路過的人才驚訝的發現田里有輛車,車里是對才結婚的年輕夫妻,瞬間明白發生了什么。對于出事的原因,人們也議論紛紛。有人說是酒駕,有人說是彎道超速,有人說是疲勞駕駛。不管什么原因這對年輕生命就這樣失去,不禁讓人扼腕嘆息。第二起車禍也是發生在鄉間水泥路上,是一個騎摩托車的中年男子,不知撞在什么地方了,也是車毀人亡。而去年也是一輛車在另一條公路上沖向了旁邊的農田,車里三個人無一生還。而平時這兩條路幾乎沒有發生過事故,但是每到春節期間卻事故頻發。
我想,不僅是在這個小小的地方春節期間會車禍頻發,而且全國各地在春節期間都會發生大大小小的車禍事故。春節原本是我們與親人團聚的喜慶節日,從什么時候起,有多少人開始在春節期間悲慟欲絕的思念離去的親人?“車禍猛于虎”,而春節期間的“車禍”比之老虎更甚。那么,是誰讓“車禍”成為春節的第一殺手呢?
是喝酒?
? ? ?先來看一下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公布的近三年春節期間的酒駕情況吧:2014年各類交通違法18.5萬起,酒駕1496起,醉駕201起;2015年各類交通違法54.8萬起,酒駕3322起,醉駕243起;2016年各類交通違法156.8萬起,酒駕4751起,醉駕395起。雖然16年酒駕導致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同比下降58%,但是就近三年的數據顯示,查出的酒駕依然不少。而未查出的是不是有可能因為酒駕而發生車禍呢?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是親友?
? ? 春節期間大家走親訪友時都會喝點酒,因為可能平時走動不多過年聯絡感情就多喝酒。而中國流行“勸酒”。查一下“勸酒”含義,這樣解釋到:“中國人的好客,在酒席上發揮得淋瀝盡致。人與人的感情交流往往在敬酒時得到升華。中國人敬酒時,往往都想對方多喝點酒,以表示自己盡到了主人之誼,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興,說明客人看得起自己,如果客人不喝酒,主人就會覺和有失面子。”勸酒習俗能體現出主人家的淳樸好客,但是不要讓“勸酒”變了質。如果明明知道別人開車了不能喝酒還一味勸酒,那無疑是害別人。如果勸酒的人有責任心,就不會逼著親人朋友開車去喝酒,而是勸其開車不要喝酒。如果因為勸酒而導致開車出了事故,那這個責任誰來承擔呢?以后親人之間見面又如何面對呢?另外明知親人喝酒開車,為什么不去制止反而還要坐他的車呢?是對他的信任?還是已經習慣了?亦或是存在僥幸心理?或許都有吧。但這不是愛他,反而是害他。
? ? 我從來坐不了超速的車,車速太快給我一種恐怖感。心理學上解釋是因為自己掌控不了而沒有安全感。朋友說她表哥開車很快,每次都坐不慣,問表嫂為什么鎮定自若。表嫂處之泰然的說:“我坐習慣了。”多么恐怖的回答。有多少生命毀于習慣。習慣闖紅燈,習慣熬夜,習慣逃票……有時候習慣能成就人,也能毀掉一個人。
是自己?
? ? 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為什么要肆意揮霍?那些明知不可行的事,為什么要去做?盡管已經出臺了對酒駕的處罰,依然有人視若罔聞。夜間在不熟悉的道路上為什么還要超速行駛?對規則的漠視的代價是沉重的,有時候就是我的生命。還記得半個月前一條新聞:三個初中生手拉手闖紅燈過馬路,3人被撞飛。以及最近的老虎“咬人”事件。誰之過? ? ?
? ? ? 畢淑敏在《敬畏生命》中說過“不論在什么情況下,毀滅和傷害生命都如同惡魔一樣有罪。”不管是喝酒,是親友,還是自己,亦或其他原因,我們要對自己的生命負責,更要對他人的生命負責。如果我們對生命常懷一顆敬畏之心,那每個家庭就會多了些歡樂,少了些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