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聽別人的分享,一直在吸收他人的信息。早就想做一次自己的分享,是騾子是馬,總該拉出來遛遛。
你在給別人分享的同時,其實收獲最大的是自己。
一、明確時間節點,倒逼自己立即行動
早在12月初剛進群的時候,我就和好報的主編二美大人提過,想做一次寫作分享。但是自己卻一直拖延,沒有去做準備。直到前幾天,二美大人問我今天要不要做個分享。雖然我還沒有做好內容的準備,但我還是立馬答應了下來,與她敲定了分享的時間。
做任何事情都如此,如果沒有明確的時間節點,那么就會無盡的拖延下去。所以一旦你有什么想法,就立馬去敲定細則以及明確截止時間,斬斷自己的退路,倒逼自己立即行動。
想看一本書,想去一個地方旅游,想約一位老友,想做一次分享,你有多少次的想法愿望被一拖再拖,最后不了了之了呢?......95%拖延的事情,最主要的原因是沒有明確的時間節點,所以你總有理由無限的拖延下去。
二、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這次線上短短30分鐘的分享,我足足準備了3天。我從來都不聰明,每件事我都使足了力氣去彌補我的傻氣。
1、設計分享內容
分享不比寫作,是一個人的事情。你上臺講了,別人花了時間來聽,就不能讓他人上來聽你叨逼叨逼的講些沒用的廢話。
所以內容的核心要素是:有用。
那么什么樣的內容才可以稱之為有用呢?根據聽眾需求,設計分享內容。
此次分享的受眾是好報30天寫作群的朋友,群里大部分都為寫作新人。于是我選擇分享主題為《寫作小白從0到0.5的進階之路》,主要講自己100天的寫作感悟,以及分享了3點針對小白的寫作技巧。
2.聚焦一個Key point
很多人無論寫文章還是做分享,還是在工作中做匯報。總覺得講的越多越好,越全面越好。總想把自己想表達的都一股腦的說出來。我自己也經常這樣。
直到我的老板獨腳潘(是個非常優秀&充滿正能量的人,同時也是位演講牛人)跟我反復灌輸了Key point的這個觀點。
他告訴我演講要聚焦,圍繞一個key point ?(核心觀點),聚焦一個點,多個維度去講解。人家聽完能記住一個點就很不錯了,切不可貪多。
于是這次我圍繞小白寫作這個點,去設計自己的內容框架。分別從三個維度去分享:1、寫什么 ?2、怎么寫 ?3、如何堅持寫
3、手繪圖文,打造自己的亮點
現在線上的分享多以文字+圖片+音頻這么個方式來分享。為了增加內容的趣味性,以及打造自己的亮點。在這次分享中用的圖片,我采用自己的手繪,更清晰直觀的表達觀點,傳遞信息,增加親切感。
4.不斷模擬演練,控制時間節奏。
內容準備好了,就不斷模擬。這次我分享的時間為30分鐘,為了準確控制時間節奏,我私下里反復練習,并寫了逐字稿,一段段的去讀,去測試所用時長。最后在分享的時候,我果真完美卡在了30分鐘準時結束。
很多的演講大神,都會有寫逐字稿的習慣,這樣是為了更好的控制演講節奏,把控演講細節。如果你在演講前想著上臺后可能哪里會卡殼,會講不出話來,請相信我,你到時候一定會講不出來,而且會比你想象的還要緊張。這就是傳說中的墨菲定律。
所以做準備工作的時候不要抱有僥幸心理,而是要盡可能做好詳細的準備。
三、反思總結
縱然做了很多準備,但是分享的時候還是有很多細節沒有做好。還有很多值得改進的地方。于是在結束的時候立馬做了反思總結。
1、結束后我立馬回聽了自己的分享,記錄自己哪里講的好,哪里講的不好。
2、搜集大家的反饋意見。
3、立馬寫了這篇反思總結。
沒有一次性的完美,但是可以有多次的迭代升級,讓自己逐漸靠近完美。
我的第一次分享由三部分構成,
1.確立時間節點,立馬行動
2.充分的臺下準備
3.事后的反思總結
這三步驟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分享環節,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