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閱讀)與成績的關系

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在我家除了我以外好像都沒有人喜歡給孩子念書。他們陪著孩子大多都是讓孩子看電視然后玩各種各樣的玩具,好像大家都從來不重視閱讀這樣一件事情。

也許大多數人都覺得孩子還太小了,現在跟他們讀書或者去上早教課,對他們而言都是沒有意義的事情,即使讀了他們也記不住。真的是這樣嗎?我不這么認為。我想是這些人的認知存在局限性。

就拿高考來說吧,每年高考語文作文題目是大家話題的焦點,也有很多人說到了高中語文很難學,想要考高分很難,為什么會這樣呢?語文就是我們的母語應該不至于這么難吧,其實語文主要考的就是個人的理解程度還有閱讀的水平。高考考得不是你在學校課本上的內容,而是十幾年來閱讀的沉淀通過作文這一形式來體現。很多時候覺得做那些那是因為沒有東西可以去寫,如果你只有一口徑那么你只能看到井里面的天空,而閱讀卻可以讓你跳出這個井口上的天空,看到真正完整的天空。同樣的一個題目生活經驗豐富的人去寫和一個只會讀書本內容的人去寫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這一段好像有點偏題了。

回到今天想寫的內容:讀書與成績的關系。很多家長認為的讀書就是在學校里面去學習課本上的內容,這是認知上面的狹隘。我認為的讀書應該是除了課本上的內容以外,還包含課外小說讀物。你為什么會讀書呢?除了考試成績的必要以外,更重要的是能獲取到對自己有用、有趣的東西。閱讀能夠打開你的視野,讓你看到更廣闊的世界,看到不一樣的精彩。讀書的目的絕對不僅限于取得好成績。

讀書這件事情就拿我自己來說吧,生完孩子之后讀的書可以說比我畢業之后讀過的書的總和還要多,所讀的內容也都是我認為覺得有用的信息,主要集中在養育孩子方面,誰說盡信書不如無書,但是讀書里面的內容會給我一個正確的方向,讓我知道路應該往那邊走,然后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采取合適的方式去進行實際操作,比如在孩子吃飯的習慣作息時間上面,結合孩子給我的反饋信息來看,書上的一些建議都是很正確的。比如孩子太累的情況下不容易睡著,情緒變得很煩躁難以安撫。再比如你極度稀缺某個東西才會越渴望那個東西,如果主動給他反而他用沒有那么可求了。有一段時間宸宸每天都想要看幾次巧虎的dvd,我不想給他看那么多次,擔心影響他的眼睛。于是出來時的她對喬虎的需求越來越迫切,總吵著要看。后來我在他不吵不鬧的時候主動給他播放,漸漸的好像他明白會有這個東西,于是也就不再吵鬧著要看電視了。對宸宸而言,她越得不到的就越想要,然而一旦擁有的多了就不會再珍惜了,反而他回去玩其他的東西。也許這就是人性吧。

讀書其實也是人性的反應之一。老話說得好書到用時方恨少,如果明知道會有考試那么為什么不早一點讀書呢,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如果你孩子真的喜歡閱讀,他們在閱讀當中獲得快樂就象是在玩游戲一樣樂在其中樂此不疲,即使面對沉重的課業壓力,她為了去獲得自己想要的快樂,也會把時間擠出來去做這件事情。讓孩子學會規劃時間就是讓他知道怎么樣通過掌控時間去能夠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讓孩子在“做”中學。閱讀是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感受到他帶來的好處,他會融入到你的生活當中,自然而然的不再有強迫的感覺,希望宸宸能夠收獲這樣一個習慣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