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和工作本不對立,可我們卻將其隔離產生分別心,區別對待。
幸福源于內心的喜悅,快節奏的生活、龐大而雜亂的物質,讓內心失去了尋著幸福的初心更不知歸路。
昨天講到新幸福的十條標準,或許我們迷失迷茫于自己的幸福,那么現在讓我們減速生活,改變現狀,回歸簡單。改變的建議有18條,今天先分享五條:
1、從簡約到選擇簡樸
節約的概念是我們為了大家都可以享用或者為了自己的以后而選擇節省,所以節約中有一種不情愿或不得已的感覺。 而選擇一種簡樸的生活方式,概念就不一樣了,從我們必須節約到選擇一種簡樸的生活方式,出發點不同心情便會跟著不同,感覺也就不同。
我們選擇騎自行車上班,其實從理論來講是節約了,但我們不是為節約而節約的,而是因為我們喜歡騎自行車喜歡這種簡樸的生活方式,因為騎自行車我們不需要考慮停車位不需要擔心會不會闖紅燈不需要擔心會不會被刮傷,這樣的生活方式輕松不復雜,一個鎖就OK。我們選擇不吃晚餐,我們選擇不開車坐地鐵,這都不是為節約而節約,是開心舒服的選擇了一種簡樸的生活方式。
2、從擁有金錢變成擁有時間
我們每個人都努力去賺錢,賺了錢買一套大房子,裝修自己喜歡的風格,買自己夢想中的家具,但房子到手了,人便也忙到見不著人影了。各種忙碌和應酬,房子留給保姆住,保姆是享受大房子時間最長的人,主人出去賺錢,他在家呆著休息看電視"打孩子"。所以,為什么我們老是選擇努力賺錢,待老年時拿錢來救命,這是源于不安全感還是我們傳統習慣就是如此?但同時我們很清楚,真正的安全感是自己給自己的而非金錢所給,真正有安全感的人是可以享受生活,享受簡樸的生活甚至享受流浪的生活。
裸游世界,邊賺錢邊游玩,體驗生活,享受旅游,回歸體驗本身,精神富足,不需要靠房子給自己安全感。
不考慮自己擁有多少時間,只是一味的考慮自己擁有多少金錢,就如金錢和時間你會選擇什么?
3、從地位提升到追求自由
為什么很多人喜歡在政府、大型機關、大學里玩命的干,而不走出來呢?這源于層級制度對人們的束縛。
我們看古裝劇,就連宮女都分三六九等。大學里講師分三級二級一級,副講授、教授、博導、院士等等一樣都分三級,高不可攀的層級將一個個自由的靈魂束縛。可是試問當你退休之后,那些身份和你還有多大關系?退休落寞官員,落寞的大商家,從退休前的門可羅雀到退休后的無人問津,成為孤零零的小老頭小老太太。這些老頭老太太從層級上退休之后,若你問他會什么?有很多人他什么都不會,他過去會的那些東西完全是靠他的職位帶來的,一旦失去職位他什么都不會。真正帶給我們安全感的不是哪個職位津貼以及標簽。他人對我們的尊重是源于我們個人還是我們身后的地位標簽以及權利,想清楚這一點,為自己60歲之后的生活做打算。因為現如今人均壽命都很長,說不定可以活到120歲,所以60歲只是人生的一半,那么剩下的一半安全感何來?
所以我們要從地位的提升改進到追求自由和能力的提升。
4、從大企業步入自由職業
當下,互聯網不斷放大每一個個人的能力,越來越多的個人在互聯網上創造了奇跡。在互聯網時代,相比在職位的提升,自由職業帶來的收入和個人品牌可能更大,大企業的效率逐漸看不見了。(甚至我們在企業工作時會掣肘,領導們意見不合導致你的想法擱置,你要改進創新身邊所有人阻撓)而現在的創新更多的是由個人推動,昨天遇見一個朋友,他從公司跳出來后在微信里開發出來一個功能,這個功能被各大企業看到紛紛購買使用權,如今他手里掌控了1個億。所以或許擺脫了企業的束縛,你的創造力和創新能力會被更快的激發出來。
或許放下莫須有的安全感和穩定后,你會發現自己真正的自由了
5、從一味推銷到提供意見
生活方式需要改變,我們本在自己行業已算專業,可我卻為了推銷而推銷,忘記了自己進入之前的初心,推銷的方式變得讓人反感和厭煩。其實推銷不只是這樣,也不需要只是這樣,其實你只要像別人提供意見就好了,在聊天的過程中講故事講自己經歷經歷以及情懷就對了。
朋友做面的生意,從麥子的種植到加工到制作的過程,所以她在做面和吃面上很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他提倡回歸面本身的價值而不是他的配料,講述自己在社會中面臨的問題和自己的經歷和故事,講到這里自然有人咨詢有人投資。因為在做面和吃面方面,他完全可以擔當意見領袖,投資人和客戶更多的會成為他的朋友。
所以在社會中,找到一個自己可以成為專家或意見領袖的領域,你便可以經常給別人提供建議,你的自由職業機會就會越來越多。
簡樸的生活,擺脫了對于節約的約束。放下對金錢的歸屬,找回自己真正的安全感,珍惜有限的時間追求自由的靈魂。從固定和一本不變的方式中解脫,走回自己剛開始的路,生活簡單,精神富足,幸福相隨。
減速生活,回歸本真的改變方法,這里是前5條,愿大家在大腦里感受這些概念,改變可以行動開始亦可從思想開始,剩下的13條,明天會更新出來。
愿改變從現在開始,愿幸福與您相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