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熬夜看了《天才槍手》,看到名字以為是俗不可耐的槍戰片兒,劇情卻硬生生的打了我的臉。
這部電影把作弊這件事拍出了諜戰大戲的感覺,從頭到尾都很過癮。當女主自首的那一刻,我才意識到:
充斥著我們青春的不是打架、逃課、墮胎,是作弊啊。
我得承認我不是一個好學生,現在只要上數學課就習慣性頭疼,奈何我還是學金融的,所以就會經常頭疼。
在高中時期開始我就不愛學習,高一一年體會到努力學習保持成績的辛苦后我就果斷放棄。勞資學了十年!累了!
高二時開始接觸作弊這種高端操作,你不要瞧不起作弊的學生,他們考試下來比好學生們累多了。
為了作弊,手機、小抄、人脈,這些都必不可少。在兼顧自己作弊的同時還要時刻注意監考老師的動向,要照顧他們的情緒,盡量不要讓他們發現惹得長輩生氣。
科學數據表明,人在緊張時會消耗更多的熱量,而且長期保持高強度緊張會引發神經系統疲憊,還會引發惡心、頭暈等癥狀。所以作弊這件事,真的不比學習簡單,甚至更危險。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
大夏天,怪熱的。我正把手機放在腿上模仿百度上閱讀理解的答案,忽的一只有些滄桑手伸出來,我瞬間意識到:完了!在短暫的神經沖動傳到我大腦的那一瞬,我做出了決定:再多看一眼!
我用盡吃奶的力氣將試卷答完,將希望放在下一場。然而那次考試竟然不換監考老師,然后我就被盯上了,最后六場考試那廝收了我三次手機一次自帶的演算紙。
還好我后面坐的是舍友的前女友,學習很不錯,我腆著臉獻殷勤,將尷尬的身份拋之腦后,終于是得到了英語全部選擇題和單詞題答案。結果那次英語創了新高128分。
成績出來后英語老師好像對我刮目相看,課堂上看著我就笑,我也自信的回以微笑。
“趙**,辦公室來一下?!?/p>
我跟在她“鐺鐺鐺”的高跟鞋的余奏里,想象著我沐浴在贊揚中時該擺出一副怎么樣的表情才算紳士。
“考的不錯嘛,進步神速。”英語teacher一臉撫媚,小眼神還挑逗我。
“還好還好,還有進步的空間,您不用這樣夸我,我會驕傲的。”我處變不驚,大腦飛速旋轉,搜素出這一席話。
“抄誰的!”嘭!一聲嚴厲的審訊伴著驚雷炸響,炸得我全身一抖。
“舍友的前女友!”
“......”
那時候學校每次考試都有一個qq群,它的短暫使命就是在考試那兩天分享答案,所以有幸加入此群的都覺得自己長高了兩厘米,我感覺自己長高四厘米。
這個群里小考200人,大考無上限。一次考試時,我看到一個熟悉的名字在群里發言,要選擇題答案——阿小。
阿小是我的初中同學,也和我一個高中,但不在一個部,離的也挺遠,所以幾乎沒見過。
初中時阿小是個討人喜歡的女孩子,一頭短發,一身校服,說話簡單明了,嗓門大,又些男孩子都自愧不如她的英雄氣概。
那時候我又些內向,很少和女孩子交流。見了阿小就不會這樣,因為都是她主動拍拍我,然后叫一聲我的外號。
阿小的成績很好,中考考進縣上最好的高中。我不是在夸她,是在夸我自己。
我與阿小關系不壞,但也沒到好朋友的地步,升了學就沒了聯系。半年之后,第一次知道阿小和我同在一個校區(高中有兩個校區,我在新校區),我卻一點兒都不高興。
阿小偶遇現男友的前女友,拔刀相向。
女生打不過阿小吃了虧,叫了男友來幫忙。
阿小沒叫現男友,她有其他朋友,叫了一堆。
然后就打了起來,差點把阿小現男友的前女友的現男友眼睛打瞎了,報了警,監護人去領。
這件事全校都知道了。我也因此知道了阿小家里很有錢,高中之后家里給了很多生活費。
阿小在學校里認識很多混混,而且都是大哥級別有頭有臉的人物。
后來我身邊有他們那個圈子的朋友告訴我阿小經常逃課去酒吧,KTV,而且是和社會上的人。
有一次我拿著自制假假條出校門吃飯被保安大哥識破,嘴皮子磨破也說不動大哥的石頭心。阿小正巧也出門,她跟保安大哥說了句“他是我朋友”,我就蒙圈的跟著阿小出來了。后來只要那位大哥值班我不用出示假條也能隨意進出。
朋友說保安不敢惹阿小,阿小認識一幫哥哥姐姐,很有實力。
高三時聽說阿小退了學,那年我只見過她一次。
身邊跟著兩個男生,阿小染一頭紫發,穿著超短裙,露臍裝,很性感。頭發還是初中時那樣短,但怎么看都不像。
阿小還叫我外號,對我一笑。
我還叫她阿小,很想問她選擇題答案要到沒。
看影評時有很多人指出《天才槍手》的劇情設計,給我們一種“窮人的孩子不參與作弊,很難贏的人生”的價值觀。影片中的富二代學生群體,用金錢購買考試成績,出國資格,成為人生贏家。
可是,這就是事實,沒有什么價值觀正不正,世界上正是充斥著這些丑惡。況且,他們就算不作弊,不出國,他們也不用為生活發愁,因為他們——有錢??!
《天才槍手》是我看過的唯一一部泰國電影,刷新了我對泰國的印象。
在我看來,一部電影的好壞在于它的真實性?!短觳艠屖帧犯淖冇?014年亞洲作弊案,把青春里最真實的一面展現出來,在我心里這就足夠支撐起一部電影。
反觀我們的青春劇,除了愛情就是墮胎,好像老實的好學生就不配擁有青春一樣?!按猴L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此句出自杜甫《贈別》一詩,“春風十里”形容揚州城歌樓妓院的繁華,我們卻拿來做青春劇的劇名,到底是暗示還是無知,我們心里都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