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個時間一起回母校,如何?”
“這……我考慮一下。”
“多久沒回去了?”
“一直都沒有,畢業之后就再沒回去過……”
每年的長假期,我總會收到中學時代同學的信息,提議一同回母校看看,上面就是最熟悉的對白。我心里很清楚,我說的“考慮”不過是對“拒絕回校”的一種禮貌性拒絕。最后,我依舊還是會回復:“不去了吧,替我向老師們問好。”
其實,我心里是很想念老師們的。
關于校園題材,熱點一般都是“言情與暗戀”或者“戀愛與遺憾”,中學生心里的萌芽故事好像永遠都說不盡,眉來眼去,暗送秋波,總能觸碰到心底。很少看到有大篇幅寫“老師故事”的。
實話實說,大多數人的校園生活都是“三好學生”,即使沒有優秀,多數人的日子依然是風平浪靜,沒有太多的狂風大浪。所以,許多虛構的校園故事之所以美好,大概是滿足了多數人少年時期的想象吧。
老師,不是主角,卻超越了配角,是校園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戲份很少,是畫龍點睛之筆。
這一次,我想,寫一寫對于我的成長有重大啟蒙作用的老師。
我很慶幸,我中學時代遇到的老師都是極其對工作負責的,至少,我覺得他們對我很好。只是,那時年紀小,沒有多大感慨,上了大學之后,淺嘗人間冷暖,才知道,真有不求回報對你很好的陌生人,那就是,我還沒踏入大學之前,所遇到的老師。
從小到大,我一直是那種典型的乖學生,性格極其內向,很少講話,甚至上課回答問題耳朵都會泛紅。我也不知道在校園里讀書是為了什么,戲劇性的是,沒有遠大抱負的我,學習成績很優秀,或許是因此受到老師的關注吧。
與所有的中國學生一樣,我最怕的是“作文課”,每周兩節的語文課對于我就是煎熬,孫悟空被壓在五指山下500年都沒有這么痛苦。那800字,除了標點符號,凈統計可能還不足600,而且還是我翻遍腦漿東拼西湊的。
生活總是會出現意料不到的轉折。
作文點評課,以往的慣例是,請作者把自己的優秀作文在全班同學誦讀一遍,反正也不關我的事,就瞪大眼睛聽嘛,習以為常了。那天,PPT的首頁居然出現了“病文探討”,下面是一段文字。我揉了揉自己的眼睛,好熟悉啊,天,這不是我上周作文的開頭,我從沒想過自己會是以這樣的形式“榜上有名”。內心的挫敗感啊,寶寶委屈,但是不說。于是,45分鐘,我的老師都在解剖我的“大作”,我假裝什么都不知道的樣子,十分不淡定地觀賞著這一場“肢解”。不得不說,入木三分。
老師并沒有將原文作者的名字,即我,打印在PPT上,確實很照顧小孩子的“玻璃心”。
我從中感受到的是老師的用心,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如此大費周章,因為,我不過是他教學生涯中星辰大海里不起眼的小隕石。
從那時候起,我知道,老師的嘔心瀝血,我不能讓老師失望。
于是,我認真的練習每一篇周記,實在寫不出,也要逼自己寫,我自己也無法想象,我竟會為了一篇周記而失眠,躺在床上不斷地尋找靈感。
而我的老師呢,總會仔仔細細批閱我的每一篇拙作。星期一是他作為值班老師,早晨看到我,在我還沒問好之前,他總會首先開口:期待著你這星期的作文。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回,我并沒有完成本周的寫作,他并沒有責備我,只是鼓勵我,好好寫就行了。
我的周記本上從來都不是“閱”加日期,有時候,老師的評語比我的原文還要長。他不想打擊我的信心,會不斷地說:寫得不錯,繼續下去!我知道,這是一條漫長的成長道路,我還有許多需要學習進步的地方,可是,無形中,我相信:我真的寫得越來越好了!這種積極的自我暗示真的很重要!
“你有沒有用心,其實別人完全可以感受得到。”
我的老師,真的很好。他會把學生寫得好的文章一字一句進行打印,變成鉛字儲存在電腦里。那時候,還沒有“語記”等軟件,打字工程不小,可他樂此不疲。
有一次,我經過走廊,老師叫住了我:“我打算爭取開一個校園專欄,分享你的文章。你要好好寫。”我感受到老師對我的殷切盼望,可是,那時候的我,很清楚自己有多少墨水,只當作是一種鼓勵,沒有當真。
后來,這事不了了之,因為很快就高考了。我讀的專業與“文字文學”毫不沾邊。可是,我一直把老師的話記在心里:你要寫,別放棄!
生活會被許多煩人瑣事占據,身心疲憊,大學的日子,匆忙而不充實,很少提筆了。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我的大學生活,應該是“烏煙瘴氣”。我問自己,這是你所熱愛的專業嗎?我覺得,我應該重新拿起筆了,慢慢地收回那走丟的初心。好不容易到世上走一遭,為什么不試著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就算最后遍體鱗傷、一無所獲,至少可以說:此生我不遺憾。
老師,我沒有忘記你。不聯系,不代表遺忘。你當年的得意門生,我還沒有功成名就,我怕你會失望,所以不能如此冒失與莽撞地去見你。
作文,亦是做人。那時候的寫作,還不是“標題黨”“雞湯文”,不管結果如何,有一個基本的要求是“不得抄襲,真情實感”。心靈中,最為純粹的東西好像迷路了,久久找不回來。
關于我的老師,實質還有很多未說完的感激話語,豈是三言兩語能夠道盡?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我想,一個老師,不僅僅是給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更重要的品質。畢竟,如今,當年我挑燈夜讀、聞雞起舞所背誦的知識點,我早已忘記得一干二凈,最終,停留在我生命里的,是一種看不見的骨子里的氣度與氣質。
我很幸運,在我塑造世界觀與價值觀的學習成長階段,碰到了最好的陌生人——我的老師。
我的老師,用實際行動影響著我,他可能不知道,或許他以為是他工作職責的每件小事,卻是對我很大的鼓勵,讓我明白,這世界,就算黑暗,也還有光亮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