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欣賞作者以這樣的角度來看唐朝后期的暗淡。
有關唐朝的電視劇不勝枚舉,
小時候就看過隋唐英雄傳,新醉打金枝,秦王李世民,貞觀長歌,至尊紅顏,……加之近年來的隋唐演義,楊貴妃秘史,武則天……
唐朝的璀璨人物,似乎說也說不完……
可是唐朝自安史之亂之后,便如同廢棄的冷宮一般,衰草枯楊,頹然灰暗……
再無一分光亮,被世人捐棄在歷史的長河里。
未看這部劇時,我并不知道,唐朝還有一位唐代宗,還有一個沈珍珠……似乎有些孤陋[難過]
說說李俶吧,
劇版他的人設,簡直無敵。
從宮門前對韋妃的拜別,一襲白衣勝雪,兩眼脈脈深情……
一世榮華富貴,一世提心吊膽,一世不敢放縱自己的感情……
韋妃一語道破,皇室滄桑……
不過他是幸運的,因為三次邂逅,
他遇見沈珍珠。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他終是遇見了愛情。
在我看來,人這一生,最美好,最幸運的便是,能找到一份相知相許,兩廂情愿的愛情。
還好,他遇到了,
酒樓初識,全因一壺醉仙釀。
她一心尋找心上人,卻不知眼前人便是那恩人……
他一路風塵,奔波于朝政上,卻不由自主對她上了心……
遇險密林處,試問卷簾人?
馬車里,他已洞悉一切……
(難得男主不瞎)
燃燃篝火旁,相對望,
他聽她說,
她定要找到他,因為她不想將就……
金城郡外暫別,他有些不舍……
回紇王庭里,青絲繞心上……
最喜歡的場景莫過于李俶手執太阿,舞劍于庭。
三人共賞太阿,可汗說:
太阿看似溫潤,實則凌厲非常,這倒也符合殿下的氣質。
珍珠抬眼訝然。
想找的人找不到,想躲的人卻偏偏碰上了……(替你們著急)
看她為安慰移地建,在庭前為他解開孔明鎖……
李俶遠遠望著,耳邊大哥說,
“看著珍珠妹妹這般動人,心動了吧……”
李俶怯然,“何必要將她拉進那個連我都厭惡的皇室,我就這樣遠遠看著她,就好。”
或許是韋妃的前車之鑒,讓他心生忌憚……
所以,他不敢吐露心事。
相知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幸而,終沒有錯過。
我窺見李俶在推開團扇抬眼的那一瞬,由面無表情到詫異驚喜……
原來是你,你就是沈珍珠。
(獨白:這一刻的配音能不能換成“感謝天,感謝地,感謝命運,讓我們相遇……”
弦外之音:不行,太俗了……
獨白:好吧,我妥協。 )
自此便是濃情蜜意時。
糖葫蘆……
月下暖閣里,喂你一顆甜甜的糖葫蘆,
喧囂集市上,送你一串甜甜的糖葫蘆。
東珠夫婦撒的狗糧,我心甘情愿的吞下了。
這一段,最喜歡的場景。
東門外,繁花前,珍珠用手里的瓷瓶細細的收集花瓣里的露珠。
李俶:“你爬那么高干什么?”
珍珠:“我……”
一個趔趄,李俶忙上前扶她下來。
珍珠:“我見這幾日殿下夜里總是睡不安穩,便想著要做點什么……所以,”
李俶:“沈珍珠,一次兩次的,你故意的吧……”(話外音:不知道本王會心疼嗎?)
珍珠:“我……”
李俶:“前日你放在我案上那句話是什么意思,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珍珠:“那日我想起了種種,又憶及師父的詩句,便抬筆寫了下來,
棄我去者,是我已決意要忘掉之人,
亂我心者,……”
李俶攬住珍珠,在她耳畔低語,
“你這么好,我終究還是心軟了,
本王并不是一個好說話的人,若有下次,我決不會這樣輕易原諒你……”
珍珠微哂,輕輕“蒽”了一聲,甜蜜之意漾在臉上……
前半段有多甜,后半段就有多虐。
瘋了一個崔彩屏,又來一個獨孤靖瑤。
安史之亂,硝煙四起。
再談不上兒女情長。
那綿綿的情意化作了窗前的冷月,可望而不可即。
順便查了下歷史,安史之亂之時,珍珠被遺落洛陽,李俶收復洛陽時在行宮里找到她,卻并未將她帶回京。
而后史思明再度攻下洛陽,珍珠至此失蹤
而電視劇或許是為了美化代宗的形象,或許是為這一代吳興才女而鳴不平,終究裁下這一段并不完美的愛情,還原一個詩意的人生。
珍珠被安慶緒囚禁。
安慶緒就像一個沒得到糖的孩子。
他與珍珠青梅竹馬,卻實在有些偏執的幼稚。
在他心里,珍珠是他的,也只能是他的,所以他說,“沒有你,這江山,我要有何用,要有何用?”
然而,他的愛更像是禁錮。
而李俶與珍珠之間,有各自的驕傲,又有彼此間割不斷的愛情。
李俶完勝安慶緒第一次,是在望江亭畔,
當時珍珠瞞著與安慶緒私會于亭中,李俶趕來,看到心愛之人與陌生男子拉拉扯扯,定然怒火中燒。
但他卻完美克制,走過去,牽起珍珠的手,噓寒問暖,擁著她要離開。
同樣,珍珠亦是如此,不讓外人看笑話。
兩人在面對感情問題十分理智。
感情是需要經營的,也是兩個人之間的事,若是在外人面前,撕破……于人于己,并無益處。
在從回紇把珍珠救回來時,城中風言風語面對李倓的質問,
李俶說,“我放在心尖上的人,我不允許別人傷害她,更不允許自己傷害她。”
在珍珠誤解他,把他當成殺父仇人時,對他冷言冷語時,
他說,“珍珠有事瞞著我,她不說,我就自己去弄清楚……”
在誤會解除后,珍珠心懷愧疚,對他小心翼翼。
他便設局來為解開珍珠心結,
他說:“這些日子你處處對我小心翼翼,我都看在眼里,我可以說我原諒你,但卻無法解開你的心結……唯有如此,方能讓你放下心結,重新開始…”
他在面對感情矛盾的處理中,對珍珠的疼惜和包容,讓人羨慕。
情商分分鐘突破天際。
而后半段,李倓死,珍珠走,可謂讓他碎了心。
大唐2里從一開始便是悲歌交響。
獨孤靖瑤那般驕傲,怎會將就,怎會情愿與人分享李俶的愛?
珍珠亦驕傲,但她會為了愛情妥協。
她說,“若要在成全我自己和成全冬郎之間做出選擇,我定會成全冬郎。”
她也這般做了,
在自己無力再為冬郎幫扶之時,她選擇退第一步,讓獨孤入府。
在冬郎身中劇毒,昏迷不醒之時,她無路可退,唯有離開他。
耳畔的誓言仍歷歷在目,
“此生進也好,退也罷,冬郎在哪里,我就在哪里。”
她已無力兌現。
我看到李俶初醒時抓著珍珠的手,那眼里透著光。
有你足已。
我看到當珍珠口出決絕之言時,李俶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的一遍一遍的反思自己。
我看到珍珠欲走,李俶跪在地上,拉著她的衣袖,說,
“只要你不離開我,我什么都愿意……”
他像個快要丟了糖果的小孩子一樣,第一次幼稚的想要將珍珠關起來,生怕她離開自己……
卻又在珍珠決然請旨和離之時,保留了最后一點尊嚴。
“本王要你記住,今日不是你要與本王和離,而是本王要休了你……”
忍著決堤的淚水,聽著她在身后最后再叫一次“冬郎……”
是怎樣的深情讓她甘愿舍棄孩子,孤身只影也要成全他……
是怎樣的深情讓他在一個個無眠的夜晚暗自淚垂……
自古江山美人難兩全。
我卻相信,李俶做到了極致的兩全。
在兩人終于破鏡重圓之時,
卻陡然一座名為生離死別的大山從天而降。
珍珠已燈枯油盡……
李俶陪她去了兩人結情的小茅屋。
親手為她做了一碗長壽面……
她瞞著他說
“從此每年的生日都要冬郎為我做長壽面。”
他瞞著她,微笑地點頭。
一身滾冕加身,從此高處不勝寒。
劇版的結尾更詩意。
李俶裝成馬夫,親自送珍珠出城。
縱馬高處,遠送馬車漸行漸遠。
讓我總是奢想或許,真的過個一年半載,她就真的回來了……
而小說則是,珍珠死在了李俶懷里……
他半跪下來,將她緊緊納入懷中,下頜抵著她的額頭。r
他的心從此不再疼痛。r
這顆心,隨著她的離去,行將就木。
宮斗劇里,原本一開始就早就注定了結局。
卻從未有一部劇,讓我這般輾轉反側。
或許是任嘉倫詮釋的太好,或許是編劇的用心,或許是那一串糖葫蘆惹的禍……
我守著這部劇,一遍一遍。
末了,又想起劇中李白與李俶的對詩:
當真應景:
問余何意棲碧山,
孤舟冷難眠……
龍津尤可上,
別有天地非人間……
不正是李俶的寫照。
我終于成了萬眾矚目的帝王,卻再沒人喚我一聲冬郎……
終于追完了這部劇,心中實在感慨萬千……
一時,又不知從何說起。
從前看的唐朝劇,多半以艷麗的畫風充斥,權謀為主。
或以女人的崢嶸一生拉開主線,續寫傳奇。
此劇卻并未厚此薄彼。
我看到李俶的運籌帷幄,卻也看到他的兒女情長。
看到了一個有血有肉的帝王。
看到了他在難兩全的局面里,奮力爭取,而不是舍棄。
因而喜歡。
寥寥數語話心腸,
不思量,自難忘……
愿你有理想,有初心,也有愛情……[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