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夫拔本塞源之論不明于天下,則天下之學圣人者,將日繁日難,斯人淪于禽獸、夷狄,而猶自以為圣人之學。吾之說雖或暫明于一時,終將凍解于西而冰堅于東,霧釋于前而云滃于后,呶呶焉危困以死,而卒無救于天下之分毫也已。
夫圣人之心,以天地萬物為一體,其視天下之人,無外內遠近,凡有血氣,皆其昆弟赤子之親,莫不欲安全而教養之,以遂其萬物一體之念。天下之人心,其始亦非有異于圣人也,特其間于有我之私,隔于物欲之蔽,大者以小,通者以塞,人各有心,至有視其父、子、兄、弟如仇讎者。圣人有憂之,是以推其天地萬物一體之仁以教天下,使之皆有以克其私、去其蔽,以復其心體之同然。其教之大端,則堯、舜、禹之相授受,所謂“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而其節目,則舜之命契,所謂“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五者而已。唐、虞、三代之世,教者惟以此為教,而學者惟以此為學。當是之時,人無異見,家無異習,安此者謂之圣,勉此者謂之賢,而背此者雖其啟明如朱,亦謂之不肖。下至閭井田野,農、工、商、賈之賤,莫不皆有是學,而惟以成其德行為務。何者?無有聞見之雜、記誦之煩、辭章之靡濫、功利之馳逐,而但使孝其親、弟其長、信其朋友,以復其心體之同然。是蓋性分之所固有,而非有假于外者,則人亦孰不能之乎?
學校之中,惟以成德為事。而才能之異,或有長于禮樂、長于政教、長于水土播植者,則就其成德,而因使益精其能于學校之中。迨夫舉德而任,則使之終身居其職而不易。用之者惟知同心一德,以共安天下之民,視才之稱否,而不以崇卑為輕重,勞逸為美惡。效用者亦惟知同心一德,以共安天下之民,茍當其能,則終身扈于煩劇而不以為勞,安于卑瑣而不以為賤。當是之時,天下之人熙熙皞皞,皆相視如一家之親。其才質之下者,則安其農、工、商、賈之分,各勤其業,以相生相養,而無有乎希高慕外之心。其才能之異,若皋、夔、稷、契者,則出而各效其能。若一家之務,或營其衣食,或通其有無,或傭其器用,集謀并力,以求遂其仰事俯育之愿,惟恐當其事者之或怠而重己之累也。故稷勤其稼而不恥其不知教,視契之善教即己之善教也;夔司其樂而不恥于不明禮,視夷之通禮即己之通禮也。蓋其心學純明,而有以全其萬物一體之仁。故其精神流貫,志氣通達,而無有乎人己之分、物我之間。譬之一人之身,目視、耳聽、手持、足行,以濟一身之用,目不恥其無聰,而耳之所涉,目必營焉;足不恥其無執,而手之所探,足必前焉。蓋其元氣充同,血脈條暢,是以癢疴呼吸,感觸神應,有不言而喻之妙。此圣人之學所以至易至簡,易知易從,學易能而才易成者,正以大端惟在復心體之同然,而知識技能非所與論也。
三代之衰,王道熄而霸術焻;孔孟既沒,圣學晦而邪說橫。教者不復以此為教,而學者不復以此為學。霸者之徒,竊取先王之近似者,假之于外以內濟其私己之欲,天下靡然而宗之,圣人之道遂以蕪塞。相仿相效,日求所以富強之說,傾詐之謀,攻伐之計,一切欺天罔人,茍一時之得,以獵取聲利之術,若管、商、蘇、張之屬者,至不可名數。既其久也,斗爭劫奪,不勝其禍,斯人淪于禽獸、夷狄,而霸術亦有所不能行矣。
世之儒者慨然悲傷,搜獵先圣王之典章法制,而掇拾修補于煨燼之余。蓋其為心,良亦欲以挽回先王之道。圣學既遠,霸術之傳積漬已深,雖在賢知,皆不免于習染。其所以講明修飾,以求宣暢光復于世者,僅足以增霸者之藩籬,而圣學之門墻,遂不復可睹。于是乎有訓詁之學,而傳之以為名;有記誦之學,而言之以為博;有詞章之學,而侈之以為麗。若是者紛紛籍籍,群起角立于天下,又不知其幾家。萬徑千蹊,莫知所適。世之學者如入百戲之場,歡謔跳踉、騁奇斗巧、獻笑爭妍者,四面而競出,前瞻后盼,應接不遑,而耳目眩瞀,精神恍惑,日夜遨游淹息其間,如病狂喪心之人,莫自知其家業之所歸。時君世主亦皆昏迷顛倒于其說,而終身從事于無用之虛文,莫自知其所謂。間有覺其空疏謬妄、支離牽滯,而卓然自奮,欲以見諸行事之實者,極其所抵,亦不過為富強功利、五霸之事業而止。
圣人之學日遠日晦,而功利之習愈趨愈下。其間雖嘗瞽惑于佛老,而佛老之說卒亦未能有以勝其功利之心;雖又嘗折衷于群儒,而群儒之論終亦未能有以破其功利之見。蓋至于今,功利之毒淪浹于人之心髓,而習以成性也幾千年矣。相矜以知,相軋以勢,相爭以利,相高以技能,相取以聲譽。其出而仕也,理錢谷者則欲兼夫兵刑,典禮樂者又欲與于銓軸,處郡縣則思藩臬之高,居臺諫則望宰執之要。故不能其事則不得以兼其官,不通其說則不可以要其譽:記誦之廣,適以長其教也;知識之多,適以行其惡也;聞見之博,適以肆其辨也;辭章之富,適以飾其偽也。是以皋、夔、稷、契所不能兼之事,而今之初學小生皆欲通其說、究其術。其稱名借號,未嘗不曰“吾欲以共成天下之務”,而其誠心實意之所在,以為不如是則無以濟其私而滿其欲也。
嗚呼!以若是之積染,以若是之心志,而又講之以若是之學術,宜其聞吾圣人之教,而視之以為贅疣枘鑿。則其以良知為未足,而謂圣人之學為無所用,亦其勢有所必至矣!嗚呼!士生斯世,而尚何以求圣人之學乎!尚何以論圣人之學乎!士生斯世,而欲以為學者,不亦勞苦而繁難乎!不亦拘滯而險艱乎!嗚呼,可悲也已!
所幸天理之在人心,終有所不可泯,而良知之明,萬古一日。則其聞吾拔本塞源之論,必有惻然而悲,戚然而痛,憤然而起,沛然若決江河,而有所不可御者矣。非夫豪杰之士,無所待而興起者,吾誰與望乎?
注
【拔本塞源】,鄧艾民注,語本《左傳》:“我在伯父,猶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謀主也。伯父若裂冠毀冕,拔本塞原,專棄謀主,雖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鄧艾民注,語本《孟子·滕文公篇上》:“人之有道也,飲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于禽獸。圣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第四章)
【而背此者雖其啟明如朱】,鄧艾民注,朱:丹朱,堯之子。
【皋、夔、稷、契】,鄧艾民注,四人皆舜臣,皋陶為掌刑法之官,夔為典樂之官,稷為掌農事之官,契為教育之官,事見《尚書·舜典》。
【夷】,鄧艾民注,伯夷,舜臣,掌禮之官。
【蓋其心學純明,而有以全其萬物一體之仁。故其精神流貫,志氣通達,而無有乎人己之分、物我之間?!?,鄧艾民注,參見《綏柔流賊》:“古之人能以天地萬物為一體,故能通天下之志。凡舉大事,必順其情而使之,因其勢而導之,乘其機而動之,及其時而興之,是以為之但見其易,而成之不見其難,此天下之民所以陰受其庇,而莫知其功之所自也。今皆反之,豈所見若是其相遠乎?亦由無忠誠惻怛之心以愛其民,不肯身任地方利害為久遠之圖,凡所施為,不本于精神心術,而惟事補輳掇拾,支吾粉飾于其外,以茍幸吾身之無事,此蓋今時之通弊也?!保ā度珪肪硎耍?br>
【管、商、蘇、張】,鄧艾民注,管:管仲(卒于前645),春秋時期齊國宰相,法家。商:商鞅(卒于前338),戰國時期秦國宰相,法家。蘇:蘇秦(卒于前317),戰國時縱橫家。張:張儀(卒于前309),戰國時縱橫家。
【理錢谷者則欲兼夫兵刑,典禮樂者又欲與于銓軸,處郡縣則思藩臬之高,居臺諫則望宰執之要。】鄧艾民注,理錢谷,指戶部的財政工作。典禮樂,指禮部及太常卿的禮儀工作。銓軸,指吏部的銓敘工作。蕃臬,蕃指一省最高負責官吏的蕃司,臬指巡視各省的臬使。臺諫,御史臺與諫議。宰執,宰相執政。
以下引陳榮捷注:
劉宗周云:“快讀一過,迫見先生一腔真血脈,洞徹萬古。蒙(愚)嘗謂孟子好辨而后,僅見此篇?!保ā哆z編》卷十二《陽明傳信錄》卷二,頁二十四上。)陳榮捷案:《孟子·滕文公篇》第三下,第九章,孟子曰:“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吾為此懼,距楊、墨,放淫辭?!?br>
施邦曜云:“此書前悉知行合一之論,廣譬博說,旁引曲喻。不啻開云見日。后拔本塞源之論,闡明古今學術升降之因。真是從五藏八寶,悉傾以示人。讀之即昏愚亦恍然有覺。此是先生萬物一體之心,不憚詳言以啟后學也。當詳玩毋忽?!?br>
孫奇逢云:“拔本塞源之論,以宇宙為一家,天地為一身。真令人惻然悲,戚然痛,憤然起。是集中一篇大文字,亦是世間一篇有數文字。”
王應昌云:“先生此篇文字,明白痛快,能入人心髓。至于切中時弊,在賈長沙之上。”
唐九經云:“長沙過秦,在秦亡后。先生過明,在明方盛。此所以入神?!保▍⒖促Z誼[公元前二〇〇至前一六八]《過秦論》。)
三輪執齋云:“是至論中之至論,明文中之明文。自秦漢以來數千歲之間,惟有此一文而已?!?br>
佐藤一齋引陳龍正曰:“《拔本塞源論》,乃先生直接道統處。智略技能,至先生極矣。然一毫不恃,盡擘破之,而唯求復心體之為貴。解悟靈通,至先生極矣。然一毫不恃,盡擘破之,而唯師行五倫之為貴。其心則唯欲安天下之民,惟共成天下之治。道學一點真血脈,先生得之。恐后世以頓悟而疑其為儒之禪,以事功而疑其為儒之雜,不可不辨也。先生固云:‘趨向同而論學或異,不害其為同?!糇缘涝啤!庇衷唬骸肮⒍ㄏ颍ㄒ晃宥闹烈晃寰帕┱垙撵胧栌性唬骸栋伪救凑摗?,指示人心,最為明切。使中外臣工,實是體究。則所以翼太平之治實多,而守仁之志已得。彼唯欲朝廷協一德之交。而不樂有倡道之名也。(《耿天臺先生全書》,武昌館印,一九二五年本,卷九,頁二十三下)可謂深見先生之志矣?!?/p>
筆記
這一篇讀的心痛。
我們天天忙忙碌碌,學習知識,學習技能,就是不修煉自己的心靈;謀求事業,謀求功名,就是不謀求自己的品行。
我們西山望著東山高,做著這個,盼著那個,就是不能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我們把人生的目標設定為功名富貴,最終都做了功名富貴的奴隸。
圣人之學就是那么的簡單明了,只要把附著在本心上的私欲剝離就好了。
幾千年來,我們王朝更替,制度變換,科技日新月異,經濟日益繁榮,物質極大豐富,唯一不能提升的就是我們的心性。
我們總以為幸福在外面,文明依賴科技文化法制等工具,可是人心墮落,又有什么可以拯救人自己呢?
人心是我們發明的一切工具的使用者,使用者出了問題,難道能指望工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