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親,我一直是拒絕的,但這一次我找不到任何理由拒絕了。
2003年的8月的一天,正在上班的我突然接到父親的電話,說在家幫我看了一個女孩子,各種好,反正他很滿意。我心里還是很想拒絕,可就是說不出口,就這樣請了十天假回去相親了。
去相親那天是陰天,山上濃罩著大霧,山里還下著霧雨。我穿著迷彩鞋和西裝,當然不是故意要穿迷彩鞋,是因為要去相親的地方需要爬山,穿皮鞋根本走不了。
去相樣那天我起得很早,提著兩瓶酒就去媒人家了。媒人是她舅舅,論輩份是我堂叔。
我們倆8點多出門,走了三個多小時到她家,她家正在吃中午飯。看到我們突然到來,她端下鍋去從新燒臘肉做飯給我們吃。媒人和她父母拉家常,我坐在旁邊有句沒句的搭一下,待我們吃完飯后,媒人突然問我:
怎么樣?
恩?誰怎么樣?
就剛才那個做飯的女孩子啊?
問得我是有點措手不及,恩,可以,我只是個保安,沒什么了不起的(這是別人給我貼的標簽,但在這個時候我冒出來這句話,事后想起來都不知道當時為什么要說)。心想,接下來肯定是兩個人去相互的聊一下吧,什么花錢月下,雨中浪漫之類的,電視上不都這樣放的嗎?
媒人起身去隔壁的房間,我也不知道說了啥,等他說完回來我倆就啟程回家了。途中我沒問媒人她對我的印象怎么樣,他也沒說,兩個人扯東扯西的走著,各回各家了。
回到家,父母問我怎么樣,我還是說可以,先交往著吧。畢竟是父親看好的人,我也沒有那個膽說人家不好。再說自從我到外面打工,很多人聽我說我是貴州的就會說窮、山多、風景好這些話。要是有外省女孩子在場的時候,我一般不會說我是貴州的,而是云南的。
我祖籍是云南,當我跟別人說我是云南的時候,別人就說春城、大理、麗江等好印象,仿佛就有一個寵大的光環罩在我的頭上。就這樣以前好多的同事,都以為我是云南的。
時間過了兩天,媒人來到我家給信了,說她家家人要來我家看看。恩,我這個人算是被看上了,聽說要來我家,我以為也只是我倆可以談戀愛了,可是我想得太天真了。
接下來的事可能你看了會覺得不可思議,就在她們來我家那天,雙方家長商量好了讓我們照結婚證的相。這幸福來得太快了,而我卻沒有感覺到一絲絲驚喜,全是恐慌。我才一個19歲的人,一無所有,我想到接下來結婚,生孩子這些事。這心里愁得難以用言語表達。
但父母之命,媒灼之言我只有服從,內向的我有萬般想法當時也表達不出來。去照吧,照完相的當天我就外出打工了,這就是整個相親過程,從頭到尾我跟對方說的話不超過20句。而卻要面臨著結婚這等事。
那年冬天,我辭去了第一份工作,她說想去溫州,聽說溫州那邊的老鄉做鞋可以拿3000塊一個月,這可是我在東莞工作半年的工資,就這樣我們一起去了溫州。在溫州呆了兩個月呆不下去又回到東莞,回東莞后就分手了。
分手的事我沒有告訴家里人,是她寫了一封信給我父親,我在電話里挨父母狠狠的批了一頓。那次也是我第一次跟父母吵架,父母說沒人逼我選擇,為什么選擇了還要分手,這樣的做法是不道德的。
相親不像談戀愛,談戀愛分手傷的是雙方的心,相親一分手傷害的不止是雙方的心,而是三家人的心。我方父母、對方父母和媒人。媒人最尷尬,兩邊不是人,分手是我提出的,我不知道我想要什么樣的伴侶或能追求到什么樣的伴侶,但是我能肯定的是她不是我想要的那種類型。
多年后我在網上看到很多人被逼相親的事,都深深表示同情和理解。那種滋味就像去一家店被導購員跟著不停的問著要買什么一樣,本來只是進去看看,結果導購員一直追著介紹店里的商品,搞得整個人都渾身不自在了。當然也有有很享受那種有人跟著介紹的感覺。
兩年后,我又回去相過一次親,這時候的我變外向了,別人給我介紹的是大女兒,我卻看上的是小女兒。我勇敢的說出了我喜歡的是誰,不過最終也是尷尬的收場,可沒有第一次那么嚴重。只是從那次相親以后父母再沒有給我找人說親了。
相親這事我還聽過更戲劇性的事,L是B的朋友,看上了B的妹妹,但礙于很難說出口,請了C來幫忙做媒,可C又和L年齡相仿,最后B的妹妹看上了C,和C結婚了。
為人父母肯定是會為兒女之人生大事操心,我想我到了那個年紀的時候也會像我父母一樣著急,可問題是生活是相親的雙方,而不是別人。
沒有感情的婚姻是很難熬的,這些年也看到很多因為相親而在一起的夫妻終日苦惱。關系好的幾個問起來都說當時聽父母的或是媒人的,也有些在外面談戀愛的去看對象時要叫上閨蜜或者最好的朋友,最后選擇了發現也不是自己最中意的那款。
當然人無完人,兩個人在一起本來就是0.5+0.5=1才對,可是一定要自己看清楚,了解清楚后才去做決定。對方的優勢不重要,因為優勢短時間內可以偽裝,要了解到對方最大的缺點,如果能接受,在一起一般沒有問題。
愿朋友們第一次相親就碰到自己喜歡的和喜歡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