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之后看書一直很零散,一年看個兩三本就不錯了,多數看的還是小說類,像阿耐的系列書籍,還有就是理財的,更多的還是沉迷于追各種電視劇,電影,看看短篇文章。
我看書一直就是遇到什么需要什么就看什么,沒有系統性,收獲也就是秒懂秒忘。
這次正式踏上閱讀的軌道,立下一年看88本書的目標,最初是源于想要寫文章,寫了后發現每一篇都是流水賬,想要表達的觀點,陳述的立場不能娓娓道來,沒有結構無層次(現在也好不了多少,但是只要平實的文字能夠給你些微微啟示,就足以:))。
于是停筆開始專注閱讀,只要別人推薦的好書我都秉承著不評判、不拒絕的態度讀一讀。
在此期間,生活遇到各方各面的考驗,遇妖降妖,遇怪打怪,書看的很雜,兩個多月看了20+本(快速閱讀的不算),涵蓋了育兒、互聯網運營、人力資源、婚姻、時間管理、如何閱讀、心靈學、佛學等。
查爾斯.漢迪說:
存儲起來的知識很快就發霉了,等你需要的時候,它多半已經消失了,我們都知道,學語言的時候,一學完就得趕緊用,其他東西也一樣。
所以重拾寫作,加強知識的應用與連接。
書看的越多越發現自己一直在坐進觀天,很多知識,很多理論其實早就有作者系統的寫成書,我們平時在網絡上只是看了一點片段文章,就以為自己什么都懂了。
沒有形成系統的知識存儲,不知其所以然。
閱讀一本好書就像是打開了世界的另一扇門,讓我明白了很多身處其中卻渾然不知的道理。
很感慨上了那么多年學我竟然一直不懂讀書的真正意義和方法。
書中自有黃金屋,在追求速成的時代,你是否還相信這句話,是否還愿意捧一本書度一段時光。
書帶給我的最大益處是自我成長,讓我懂得親密關系的相處、親子教育、事業發展真正的重點是自我的成長。
書到用時方恨少,可是很多人還不明白這淺顯的道理,在自己狹小的世界觀里沉淪。
最近我一直在想我想要的是什么,想過怎么樣的生活,蒙蒙中答案若隱若現。
我想這就是近段時間讀書帶給我的收獲,也許前路仍坎坷,但我知道我不會再停止閱讀,停止學習。
我現在越來越相信,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由自己內心所創造的,特別是固有的行為模式思考模式在深深的影響的自己,而你常常不自知。
假如你沒成為你想成為的人,很有可能你的原生家庭對你的影響,你童年或早期經歷對你的影響,讓你陷入了某種隱形模式令你沒有成為這種人。
需要做的就是自我覺察,發現這種模式,打破它,你就可以跳出這個模式成為你真正想成為的人。
自我覺察的方法之一就是閱讀。
我的目標:是一年88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