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睡覺之前刷微博,看到一個關于珍藏照片的話題,便點開了,獵奇般的往下翻,卻在一張照片上停下了匆匆的手指,慢慢的看底下的留言。
沒錯,是有關哥哥的。
看到那些熟悉的照片,還是那么的溫暖,那么的動人心弦。而看到了那些評論,仿佛就是自己說的一般,因為哥哥,和全世界的榮迷聯系在一起,彼此陌生卻又相互溫暖,萬里山河有著相同的感受,都感到特別的幸運,而一段段的留言看下來,不覺竟啞然淚目……
“我還是喜歡你,就像風走了八萬里,不問歸期”,“即使風不再繼續吹,那就等風再起時吧”,“哥哥的風格在現在來說也是帥炸,時光男神”,“人生路,快樂少年郎”,“溫山軟水,不及他眉眼半分”……
然而,當我沉浸在懷念哥哥的每一首歌,每一部電影的時候,卻看見了這樣的一段話,一句讓我窒息,一句讓我覺得連喜歡哥哥的資格都沒有的一句話:
“我覺得,可能大部分喜歡哥哥的95后,都是在附庸風雅。”
對,他說的沒有很絕對,甚至很中立,可是在那種情景之下,自己的內心又是那么的難以接受。然而他的理由是這樣的:哥哥03年去世,那時最大的95后才八歲,我很少見過哥哥有這么少的粉絲,也就是說,哥哥給95后的印象幾乎是沒有的……
自己崇拜的偶像必須生活在自己的時代,才算喜歡嗎?自己崇拜的偶像必須與自己不能有較大的年齡差,才算真實嗎?又有多少人崇拜偶像還要附庸風雅,隨波逐流?那么歷朝歷代經世傳頌的圣哲,解碼時空的先賢,浴血奮戰的革命勇士豈不是離我們更加的久遠嗎?對于他們的崇敬與尊崇難道也是附庸風雅嗎?答案顯然是否定。
講“95后喜歡哥哥是附庸風雅的人”這句話的人,你對哥哥的了解又有多少呢?就像一個榮迷曾經說過:喜歡這么美好的一個人,為什么會不被理解呢?
每一個人都有喜歡自己偶像的權利,而那些真正的偶像是可以跨越世紀影響多代人的,迷人的眉眼,優雅的氣質,舉手間散發出來的氣息,而哥哥亦是我們永不過時的偶像,喜歡與懷念他已成為我們的信仰。我想10年過后的00后亦會有大批人來迷戀喜歡哥哥。
質疑的人,請不要一概而論,在這個浮躁的社會,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去追逐網紅的嘩眾取寵,去迷戀小鮮肉的清新脫俗。懷念舊時光,致敬經典的亦有人在,也請不要低估哥哥的魅力與影響力。
這又讓我回憶起自己認識哥哥的過程:大致是在十二歲左右的年紀,那一年看了《霸王別姬》。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此后就像瘋了一樣,看了哥哥的所有的電影,聽了他的所有的歌,連手機屏保都是哥哥的圖像。漸漸的去了解有關哥哥的一切,看哥哥的早期作品,是崇拜,是喜歡,再往后看,心中竟然生出一絲凄涼與心痛。
到最后遺憾的是,當我崇拜喜歡他時,他已經離開,誠然,奈何生時不逢君。其實哥哥最迷人的地方,大概就是他有千百種魅力,而每一種魅力都使人無法自拔,深入人心,如同他的靈動的眉眼。
“我不喜歡別人叫我Leslie或張國榮,我喜歡大家叫我哥哥,因為有很親人的感覺。”
再過幾日,便是4月了,一個思念的季節,想必會有更多的人來懷念哥哥,其中也一定有95后,甚至00后。請不要質疑和反感那一大波悼念浪潮,他們的內心想法或許及其單純。年復一年的懷念,年復一年的提及,其實只是想讓自己知道,他一直在這里,從來未離開。
95后,其實也會真心喜歡哥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