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跟咱們這完全不一樣,女人坐高板凳,男人坐低板凳。男女結婚男方要經過層層考核,男人地位很低,女人地位拔地很高……
以上這些話出自一個剛旅游回來的老年人之口,在經歷過吃樹皮的年代、西北農村男尊女卑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教育的老人,發出了這樣多感慨。緊接著就是萬年不變的介紹對象。本來過年最適合談論的話題是個人生活沒錯,但是這對一個已到適婚年齡學旅游的大四女生來說就是一個大寫的尷尬。
現代教育時間延長了許多,往往到了適婚年齡大學還沒畢業。經濟不獨立,學費生活費基本靠父母,基本吃住不愁,但是不夠上網社交考證消費等等需求。所以沒有話語權,要依賴父母,同時面對生下來就有的各種人際關系。
這個時代已經和過去完全不一樣。智能手機網絡的普及已經完全改變了年輕人的生活,也產生了更加多元化的思想觀念。這個社會給予了單身很大的寬容,吃飯可以點外賣,購物可以上網,出門叫滴滴,清潔有清潔工……社會分工明確細致,以前婚姻帶來的服務有越來越多的替代,好像很少有人不結婚就活得很艱難。全民就業創業的現狀,幾乎絕大部分人都能養活自己。婚姻帶來的收益好像越來越小。那么有什么理由是唯此不可呢?
小時候覺得婚姻是一種信仰,后來覺得愛情才是。十幾年前結婚幾乎都是媒人撮合,而現代自由戀愛。交通的通達度提高,于是范圍擴大到鎮,城市,省,甚至出國完全可以。溝通成本降低,QQ微信微博各種社交軟件普及,打字語音視頻產生維持各種感情。情侶有足夠的空間自由體驗各種不一樣的生活。戀愛的體驗往往會出現各種問題,持續時間過長就很難走進婚姻了。愛情經得住轟轟烈烈,卻經不起平平淡淡。
老人眼里婚姻是安穩生活的保障,事實上它什么都保障不了。保障愛情嗎?二人世界尚且需要磨合,家庭親戚等等社會關系往往更復雜,最影響感情。出軌離婚的越來越多。保障財產嗎?年輕人往往一窮二白,財產也是家庭積累,市場競爭激烈有輸有贏,誰能一本萬利。何況因為婚姻負債陷入赤貧家庭。保障陪伴嗎?父母終會老去,孩子終會長大,天黑了影子都會離開你。誰的陪伴沒有條件沒有時限。最終什么都保障不了,能靠得住的終究只有自己。
有人說,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了解。而了解的方式最有效的就是走出去。出門在外,看到了不一樣的風景,感受到不一樣的生活,就能更加了解這個地區,了解這個人群。原來有這么多生活方式,那為什么不以更喜歡的方式生活。既然看到了不同,為什么不嘗試追求一下。意識到了男女不平等,何不反思一下改善這種關系,提升婚姻質量。畢竟大家催促你結婚,卻不會過問幸福不幸福。買單的只有自己。
婚姻給予的,不過是身份認同。小孩上戶口上學要用。
不是反對結婚,只是不想被干擾。不是過來人的經驗不對不好,只是不愿強加在自己身上。希望結婚是自主選擇,而不是被年齡到了或者被誰催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