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麗的永樂江畔,在那幽深的綠樹叢中,隱藏著一個天然溶洞,名叫龍泉洞,又名老坦。它一直伴隨著許多美麗的神話,讓人在夢中流連牽掛。
在高聳的山峰的看護下,洞口像大地之神的一支美麗的眼睛,在窺探著這里的人間美景。在這只眼里,一株小草,一顆長滿青苔的石子,一只玲瓏的小鳥無不洋溢著美的神奇,讓人感覺到世界的無比奇妙與和諧之美。一股清泉從石洞頂上流下,悄無聲息地落在柔綠的青苔之上,它怕打破了這份安寧和幽靜。這是大地之神被這里的白云、青山、綠水所感動而流下的幸福的淚水,它也滋潤了多少游客的心靈。
順著清泉,我獨自一人點著蠟燭走進洞里。腳底下滑滑的石子有意讓人放慢腳步,在搖曳的燭光中欣賞洞的神奇。洞的石壁上劃下了水流生命的痕跡,點點的突起極像神話中的蝌蚪文,詭譎的文字形成了無人能破譯的“天書”。凝視這“天書”,思索良久,又似乎覺得一筆一劃都蘊藏了大自然神奇的奧妙,都展示了人類無窮無盡的未來。再仔細看時,文字又似乎消失,點點突起又形成了一條潛伏的巨龍,只等鐘繇揮毫點上善良的眼睛,便會風雨大作,雷電交加,“巨龍”就要騰空而起,直上云霄。
再往里走,我看到了一些人形的石鐘乳,他們和我分享了那石壁上的禪機。其中一個正在掩卷沉思,定是蘇門四學士之一的秦少游在“霧失樓臺,月迷津渡”的夜晚從郴縣旅舍來到了這里,從此不愿復出,讓蘇小妹獨自一人對月惆悵。我的到來,稍稍打擾了這份寧靜,少游衣裳未整,急忙出迎,拉著我的手,借問“今夕是何年”。
我朝石洞幽深處走去,朝著地球的靈魂深處探索,然而,一道石壁阻攔了我的前進。我相信在石壁的另一邊,一定別有洞天,一定有美麗的仙女在水中浣衣,嬉戲,但那是凡人無法領略的仙境。在這仙境與凡界交界處,我再次久久駐足停留。大自然把“天地四方、古往今來”的一切信息像基金一樣融合在這不為人知的溶洞中,它是卓越而美麗的,然而,在遠離溶洞的茫茫人海中,許多人藐視自然,視自然為征服物,我相信,他們來到這里,也會被自然所嘆服。在這交界處,我漸漸感到自己消失于無形。消失在這幽深的溶洞中,與大地融為一體,走向永恒……
好久,好久,我才從石洞中走出來,帶著家鄉山水賜予的平靜、安寧和智慧,我又踏上了塵世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