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時常聽到有關幸福話題的探討。而當我剛剛在鍵盤上敲出“幸福”這倆字的時候,突然間感覺這倆字有點陌生,我們常說幸福,可是幸福究竟是什么,好似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不同,我找到了度娘,度娘是這樣解釋的:“幸福,是指一個人的需求得到滿足而產生喜悅快樂與穩定的心理狀態。”
看到度娘的解釋,大致可以把幸福理解為一種心理狀態,就是發自內心的快樂唄!這樣就好理解了。話說前天下午我感覺有點疲憊,疲憊的時候,當屬頭和枕頭更配。俺就走進臥室,趴在床上呼呼的睡了。睡了一會,半迷糊,半清醒的狀態,我突然間看到了小時候的自己——初秋,晚風微涼,裹著一件爺爺的中山服,像一長袍。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還有前來幫忙采摘蘋果的親戚,在果園小屋前的空地上,圍著圓桌吃晚餐。奶奶炒了大盤的土豆絲,我個頭小,夠不著夾菜。媽媽掰了一塊饅頭,中間掰開卷入土豆絲,遞給我,我手捧土豆絲夾饃,一邊吃著,一邊逗著旁邊饞的直流口水的小狗。
醒來后,回憶剛才的夢境,是那般美好。我突然間想開了一個問題,我們何必懷舊感傷呢?過去的,一直都在,存儲在記憶的蜜罐里,只要你打開罐子,舔一舔,蜜依然那么甜,永不過期,永不失效。那些關乎童年、關乎青春,記憶中所有的美好都在。
昨晚睡了一個好覺,早起喝了一杯很甜的蜂蜜水,這些都可以讓自己感覺到幸福。幸福沒有標準,他不是非要住進豪宅,開著豪車,相反在有些人的生活愿景里,那可能是一種束縛。想起曾在古典老師那兒看到的一句話:“幸福是一種能力”。是的,它就是一種感知的能力。當你專心致志的工作時,當你臨睡前總結這一天的生活時,朋友一句溫暖人心的話,只要你心無所恃的去收集,處處可見美好。
那個酣甜的夢境之后,我的心智又一次得以升級。最近兩天,心緒一直很平穩,夾雜著滿足和快樂。昨天下午去爬馬山,半山腰上看到一束雛菊,開的非常爛漫,我駐足欣賞。我在想上次在138藝術倉庫看到得畫家的植物作品,是不是就是這樣,在采風途中,遇見一處美好的事物,駐足,支起畫架,記錄下來。畫家通過手中的畫筆記錄著幸福與美好,攝影師用鏡頭記錄下來他們眼中的美好,作家用筆墨書寫下那些記憶和正發生著的美好。若干年過去,當我們欣賞他們的這些作品時,依然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我們何不向他們學習,選擇一種方式記錄有關我們自己生活的種種美好;心情低落時,輾轉難眠時,拿出來,慰藉自己。
前天在馬山山頂,我還思考了另一個問題。我曾爬過的每座山,無關高矮,有名無名;細細地去感觸,每座山都有每座山的特別之處,哪怕一小點。但是爬嶗山的時候,你不能妄想著把泰山的五岳獨尊安放在嶗山會不會更好;爬泰山的時候,你不能妄想著把嶗山的北九水移到泰山的山腳會不會更完美。每一段路途都有每一段路途的美好,經歷正經歷的,體味當下能體味到的。人生若是一場由生到死的旅途。童年,是不是就是我們已走過的上一段路途,能記錄,能感知,但帶不走,也就無需留戀,自尋苦惱。我貌似對“當下”,又有了新的體會。
細細的去體味吧,幸福是我們的本能,或許它就在身邊,那么近,那么遠。
這是郭小猛《知行合一》365系列第81篇文章,歡迎吐槽!
作者:郭小猛
感謝你花時間讀我寫的文章。讀完后如果您能有收獲,記得分享給你的朋友們哦,謝謝您。
如果你發現文中有紕漏,歡迎您隨時指正。
文中涉及到的觀點僅代表我的個人觀點,可能不夠客觀,如果你有更好的觀點或想法,期待你隨時和我聯系溝通。在此一并感謝!
您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聯系我:
微信 | g u o m e n g 1 5 6 8
QQ | 8 2 3 1 5 2 6 6 6
新浪微博 | 郭 小 猛1990
微信公眾賬號 | 郭 小 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