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通,這樣一部埋汰文藝青年尤其是文藝女青年的電影,還真有人看得稀里嘩啦的。請問各位妹紙,你們真的看懂了么?對比男主角劇中的男主塞巴斯蒂安,劇中很多的細節都透露出這倆人根本不是一路人,尤其女主米婭,就是個大寫的綠茶啊!
1.開場,男女主角在擁堵路上的偶遇。男主開的是一輛美產老爺敞篷車,車載的音響還是磁帶,男主不停地在倒帶。而女主開的是一輛日產豐田。通過開什么車這個細節,編劇想透露的信息是男主是一個具有強烈浪漫主義情懷的文藝青年,而女主則是一位實用主義者。注意,在很多美國電影中,開日本車,尤其是滿大街的那種便宜貨,是被譽為不具有“美國精神”的敗類,象征著只求實用而不講情懷和立場。所以,在后面的一場戲中,米婭讓塞巴幫她去泊車處拿車鑰匙,有個細節就是塞巴說“好多豐田鑰匙,不知道哪個是你的。”與之相比,塞巴開的敞篷車則是獨一無二的,同時也象征著塞巴的性格:保守、堅持、情懷。所以僅通過汽車這個細節,編劇就向觀眾釋放一個信息,男主和女主不是一路人,一個是夢想家,而另一個是實用主義者。
2.說道女主的實用主義,片中還有一個細節。就是當女主第一次試鏡失敗回到出租屋的時候,大家看到這是一個合租屋。選擇合租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便宜,因為女主沒名也沒錢。但請大家注意,同樣沒錢沒名的男主塞巴,卻是一個人居住。什么樣的人即便手頭拮據也要一個人住?很多人不是因為不合群,而是因為他們看重空間的獨立性,這是內心執著的一種外化表現。而女主則不同,她非但跟人合租,而且還在沒有跟室友打招呼的情況下借穿了她的藍色禮服,就是四個女生去party路上跳舞穿的那件。相比之下,塞巴連一把別人送他、具有意義的木椅都不讓人輕易坐,最后還供在自己的酒吧里。這里也體現出了兩個人性格和價值取向的迥然。
3.還有一個細節,就是當米婭勾搭塞巴的時候,其實米婭是有男朋友的。就是那個有個土豪哥哥空降一起陪吃飯的格雷,最后米婭為了和塞巴看電影撇下一桌子人跑了。明明有個高富帥的男朋友,還跑去勾搭塞巴這樣的男文青,只能奉上一個字——作。其實現實中,很多女的在年輕的時候都喜歡作。覺得身邊的男朋友條件也還好,但就是無趣、沒共同語言。于是,當突然出現一個魅力滿滿的文藝青年或大叔的時候,就立馬春心爆棚,感覺自己不作一把愛情不夠濃烈,青春太過蒼白。但這樣的女生愛的并不是這個人,而是她們未曾經歷過的一種體驗罷了。說白了,米婭是覺得塞巴這樣的男生有趣,沒試過,于是那種強烈的新鮮感和占有欲支配者著她要和塞巴來一把!可憐的塞巴。。。
4.塞巴起床,聽見米婭和媽媽打電話,說塞巴目前還沒有穩定收入之類巴拉巴拉。我在這不禁要問,確信米婭不是故意讓塞巴聽到的?因為效果很好,受到刺激的塞巴傻傻地去加入原本不想加入的樂隊。為了賺錢,為了穩定的收入,為了讓未來的丈母娘放心。哦,可憐的塞巴……然而,真當樂隊的演出獲得成功,在臺上的塞巴引得一群迷妹狂呼的時候,臺下的米婭卻黯然神傷。為啥?或是因為米婭覺得塞巴如果先自己成功,兩人都是窮逼的平等關系就被打破,所以米婭才會因為不自信而帶來的不確定感去傷心。終于,米婭找了個“沒時間陪我”的理由和塞巴大鬧一場。人家有時間的時候你嫌人家沒錢。人家去賺錢,你又嫌人家沒時間。請問這不是作是啥?臨走還不忘給人扣了個“你忘了你的夢想嘛”的大帽子。
5.最后,在塞巴的極力勸說下,米婭才抓住了最后的機會,飛往巴黎。五年后,米婭功成名就,生活中再沒有一絲塞巴的影子,儼然過著豪門貴婦的生活。而在塞巴的生活中,米婭卻一直存在。包括當初米婭給他設計的酒吧logo,包括每天路過的街角墻上米婭的巨幅海報,包括看見臺下的米婭,于無言中彈起那首兩人相遇時的旋律……而此刻的米婭,在曲終后,起身對老公說“我們走吧。”趕緊走,走得越快越好。
所以,米婭喜歡塞巴,是因為在她人生最低谷的時候,遇見了一個和自己命運相似卻又充滿趣味的男人。
塞巴愛上米婭,則是因為同樣的命運中,遇到了一個能夠理解自己夢想的女人。只是,塞巴從沒想過,其實米婭從一開始就沒有喜歡過爵士樂。
塞巴單純地以為遇到了真愛。其實自己只是一個在特定時間、特定地點,被一個人需要的人而已。
?更多內容:xinkongjian-j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