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風言鋒語
寫那篇《那個電閃雷鳴的雨夜》,完全是真情流露,想到哪寫到哪,雖然閱讀量不是最高的,卻收到了很多的打賞,其中有一筆大額打賞,雖是匿名的,我卻已經猜到了是誰給我打的。電話打給先生,果不其然,是他所為。
前幾天我還調侃先生,怎么好久不給我的文章打賞了?先生說:沒有入我法眼的,都沒打動我心。雖是玩笑話,卻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到底應該寫什么樣的文章,才是我手寫我心,如果我寫的文章,連先生都不愿去讀,那我是不是真的應該想想接下來要怎么寫?
我們或許永遠不會在自己的身邊看到像《月亮與六便士》的主人公查爾斯·思特里克蘭德這樣瘋狂偏執的偉大藝術家,但是我們一定會有過主人公一樣的心境。面對理想和現實,面對自己的愛好和殘酷的現在,我們該怎樣選擇?我們是依舊抬頭看著明亮光輝的月亮,還是低下頭俯身拾起滿地的六便士?可是在很多時候,我們甚至都不知道照亮自己前行的月光到底在哪里?
毛姆在書中說過:“為了使靈魂寧靜,一個人每天要做兩件他不喜歡的事”。而為了讓焦慮的自己獲得片刻寧靜,我需要做一兩件自己喜歡的事。在之前的數月時間里,我就堅持做了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情,做自己的個人公眾號,堅持寫原創文章,無論好壞,無論看得人多少。這件小事也是我在現實中,追尋理想的一個小動作,盡管它改變不了我的現狀,但也能讓我在煩躁中獲得一些滿足。
我手寫我心,可以重新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更好地表達自己。
在每篇簡書文章的末尾,我都會附上一張喜歡的照片,上面書寫著:我手寫我心,發現美,書寫美,創造美。
《寫出我心》一書告訴我,這些美來源于這些地方,與我的寫作素材來源不謀而合:
01朋友聊天
朋友經常調侃我說,我們聊個天、吃個飯、看個電影、參加個活動,都能成為你寫作的靈感和素材,不知啥時就成了你文章里的主人翁。
的確如此,寫作就是緣于生活高于生活,這次寫得不能讓對方滿意,就再重新打磨,直到滿意為止。
02傾聽環境
陌生環境聽來的故事、段子,也可以成為寫作的素材,比方說新結識的貓友,好幾個都成了采訪對象,成了我的作品主角。
其實每個人都是一個巨大的資源寶庫,只是缺乏發現的眼睛。
03主題列表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下個錘子便簽或印象筆記,隨時隨地記錄新靈感,或是摘抄美文和美句,有了這個列表,寫起來不僅可以學習借用,也可以拓展視野,可以寫的東西也會越來越多。
在做的事情,身處的環境和城市,在看的電影和書,都是很好的素材。
在有了靈感,持續練習了幾個月以后,我開始注重展示細節。《寫出我心》書中提到:有一些你沒有意識到的情緒和想法,你可以借助細節來發現。有一個寫出細節的小技巧,就是利用五感,分別是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來編寫,可以使自己的描寫更鮮活、更立體,也就是所謂的畫面感。
這樣全方位地描寫,能讓讀者身臨其境,更好地體會你的心情。
寫作之于我,原本是興趣愛好,是理想。有很多人問我:放著美劇不刷,游戲不打,淘寶不逛,年近半百,天天忙著讀書碼字,到底圖啥?我也說不清楚,也許原為月亮,順便得來六便士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