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內核,隱藏的神秘“加工廠”

俄國記者所羅門?舍雷舍夫斯基,他擁有童話故事里描述的神奇記憶力,他能清晰的記得生活中發生的每一個細節,看過的、聽過的所有內容,他都能過目不忘。應該讓人羨慕的天賦,但事實并非如此。舍雷舍夫斯基記住了所有信息,但無法分析文字的隱喻和邏輯,無法提取重點、分清主次。這些信息對他來說,就是機械的儲存在大腦而已。

可見,記憶是學習的基礎,但學習遠遠超越記憶,哪怕有著過目不忘的超人記憶,缺失了后面重要環節,學習也是無效的。


這是高效學習模型,在信息通過注意力的引導,進入大腦之后,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信息加工”。經過加工記住的內容,會內化成自己的知識。

大腦對信息的加工,是以“組塊”為單元進行的,大腦一次能對多少組塊信息進行加工呢?最新的研究數據是4!每次大腦能短暫的儲存4個組塊信息,超過的內容大腦連短暫記憶都做不到,無法進行有效處理。

學習能力,最核心的就是“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加工,就是大腦對短暫儲存的組塊信息進行記憶、理解、比較、分析、推理、歸納等等形式的加工過程,大腦工作時所調用的這些組塊信息,也被稱作工作記憶。比如不同的學生,同時認真的聽課,他們接收的信息是相同的,這些信息進入大腦后,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大腦開始高速運作,進行“信息加工”的工作,這些工作能力的差異,就是我們通俗所說的學習能力差異

那“信息加工”即學習能力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哪些地方呢?

一、組塊的大小

大腦每次能處理的組塊數量基本在4左右,但是每個組塊的大小,對不同的人來說,卻差異巨大。例如“春暖花開”這個成語,對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它就是四個組塊,每個字是單獨的組塊。而對于高年級學生來說,它就是一個組塊,“春暖花開”是一個有特殊含義的成語。

所以,雖然大腦只能處理4個組塊的工作記憶,但對不同的人來說,大腦能處理的實際信息量差異巨大。要形成容量巨大的組塊信息,這也是學習的一個特殊目標。

二、縱向加工


信息的縱向加工至少可以分出四個層次,你對信息的加工到哪一層了?很多孩子停留在第一層,信息加工的深度不夠,那導致的結果是什么?記憶不牢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運用時比如做題經常卡殼、變換套路后茫然無措。這些就是學習能力差異、信息處理縱向深度不夠的直接結果。

兒童認知力發展的更多內容,可以搜索微信公眾號“兒童認知力與心智發展”

三、橫向加工

整個世界是普遍聯系的,恩格斯曾說:“當我們深思熟慮地考察自然界或人類歷史或我們自己的精神活動的時候,首先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由種種聯系和相互作用無窮無盡地交織起來的畫面。”知識,其本質是不同事物間的相互聯系。

不同學科之間,一本書的不同章節之間,從來都不是孤立的存在,他們有著內在的千絲萬縷的聯系。當一個知識點進入大腦后,你是否通過主動的聯想,與其他知識點建立某種聯系?大腦有著橫向信息加工的能力,但是大腦很懶,它不會主動去做。橫向加工要順利完成,必須經歷以下步驟:


學習過程,最核心的部分,就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在每個人的神秘星球——大腦,進行著秘密的信息加工處理。兒童的學習,除了組建他自己的知識組塊之外,還在不斷的發展和構建他的大腦能力,從未進行過深度縱向和橫向思維的大腦,他的知識是零散和弱連接的,他的學習構建能力是薄弱的。這,比分數更應該引起家長的重視!這,也是學習和教育的重中之重,讓情感、知識和能力產生相互關聯和作用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