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非常火的一句話:那些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你還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另外一群網友反駁: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你努力還有什么用?
兩個觀點,你更認同哪一個?
兩個問題爭論的焦點是:你要不要努力?你要是努力了,就一定會有回報嗎?換句話說,同樣努力的兩個人,社會對他們會有同等的回報嗎?
回報和你的努力程度,努力的方法和方向有關。
晚上散步,老公問了一個問題:為什么大廚大部分都是男性?我想了想,說:不僅僅是廚師界,其實很多領域的頂峰高手,大部分都是男性,這和天生性格有很大的關系。在努力過程中,男性更講究戰略,女生更關注戰術。因為女性天生性格細膩和沉浸細節的原因,所以經常會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導致缺乏全局更高的角度俯瞰存在的問題。
對于同是廚藝增進這件事,女生努力過程通常是這樣的:很努力–成效不大-進一步死磕-還是成效不大-繼續較勁使用蠻力,最后自己都被自己的勤奮感動了,卻沒有靜下心想,我是不是應該改變方法?我的客戶群是哪些?他們有什么喜好?我有什么競爭力,粵菜,湘菜,西餐,泰式還是其他?還有什么途徑可以提升我的核心競爭力?
我舉這個例子絲毫沒有貶低咱們女性的想法,因為我也是女性。我在這里想表達的是:努力不一定會有相應的回報,因為回報和你努力的程度,努力的方法和方向有關。
我有個工科本科學生,父母非常支持他的學習,花了10W送他去XX雅思培訓班上了外教一對一6分保分班,他也非常努力,非常配合老師練習口語,做好每一份筆試題,可是雅思考了10次還是5.5分,最后雅思復議才拿到6分(6分及格)。
在這個努力的過程中,他是否有思考:如果要保分,應該選擇外教還是中國老師?要知道,中國雅思老師比外教更能理解基礎不好學生的語言習得習慣和特點,更方便互動溝通;另外是否把工科學習思維帶入文科學習中,而前者更看重數理邏輯推演,后者更注重關聯記憶和語言表達。只有了解這些學科底層學習規律,才能調整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如果努力的方法和方向都對了,努力的程度也一樣,那么兩個努力的人就會獲得一樣的成功嗎?
如果你是一個真誠,勇敢,且有一定社會閱歷的人,你會不得不承認,這世界上很多資源是稀缺的,而且分配不公平。很多資源不是通過你的努力就可以獲得。你可以通過你的努力豐富知識,提升技能,提高眼界,交換較好的薪資和發展平臺。但是有很多東西你是無法通過后天努力獲得,比如體質,身高,天賦,機遇。還有些東西不是單純你一個人的努力就可以實現,它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比如家庭出身,教育,平臺,環境。
如果你花了很長的時間學習英語沒有成效,而別人隨便一考就上7分,那是很可能他小學開始就待在國際學校,浸泡在全英環境中十幾年,溝通表達特別溜,考試就是小菜一碟;或者他爸媽就是英語老師,語言天賦異稟;或者你大四的時候才開始意識到語言對未來深造和求職的重要性,才開始努力學習,而很多人剛上大學的時候就早早開始規劃,一步一個腳印打好基礎。
如果把人生比作長跑,那你能跑多快,能跑多遠,不僅和你的堅持以及長跑方法有關,還和你的起跑線,遺傳體質,你的長跑天賦,你實現的途徑有關。有些人是光著腳丫子在跑,有些人是騎著單車在跑,有些人是開著法拉利在跑。如果光著腳的人是在百米賽跑,那開著法拉利的人已經跑了一千米了。起跑線的不一樣,導致你們所需的力氣和達到的終點時間都不可能一樣。
所以,我們不得不承認,除了努力,成功還和你的資源有很大的關系,這些資源包括你的出身,你的天賦,你的能力和才干,你的眼界和外界機遇。
那些比你過得窘迫的人,不是他們不夠努力,可能是你比他們出身好,你比他們資源多,無論如何努力,他們做夢都無法到達你的今天。所以當你明白這點,而又無法幫助他們,請至少給予尊重,珍惜你的當下吧。
這時很多人開始感嘆,要是能有王思聰的投胎能力就好了,都怪我沒有一個無所不能的富爸爸,都怪我媽沒把我生漂亮聰明一點,怪我沒出生在一個工作包分配的時代。。。
如果你破罐子破摔,什么都沒有,除了努力,你還能做什么?為什么你還要努力?
努力可以讓你有選擇的機會
我一個表弟,出身農村,由于從小愛在網吧玩游戲,家人沒有科學有效的引導,導致初中沒考上高中。父親這時候到處求八竿子都打不著的親戚幫忙,給學校班主任老師求情,希望讓表弟初三再復讀一年。老師很無奈,說普通初中不能復讀,學籍原因往屆生不能參加中考,建議去問問其他學校。表弟一家沒有什么熟人,沒什么文化的父親也不知道怎么聯系其他學校了解情況。只能送表弟去讀技校,技校讀了三個月,老師電話來說,一天都沒來上課,都跑網吧去了。絕望的父親只能讓他小小年紀到社會上混,希望他可以體驗生活不易。轉眼表弟到了二十七歲,在外面工廠工作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沒有一技之長連溫飽問題都難以解決。
如果當初他能認真努力學習,按照唯一改變命運的方式從初中考上高中,順利考試大學,畢業就業,就會有更多選擇的機會。也不至于父親到處低聲下氣求人無門。
當然也有初中輟學的人在社會上混得很好,可是在社會競爭如此激烈的時代,這種人畢竟只是鳳毛麟角,獲得回報的概念遠遠低于有一定見識眼界和一技之長的人。
努力可以提升你的能力,套現你的努力
有句話說,能力不夠,態度來湊。假設同是職場兩位新人,公司都安排了10分難度的瑣事工作。努力的新人通過自己認真,細心,耐心的態度做到了12分,把自己的能力提升到了12分的水平;公司覺得她很靠譜,然后把12分的工作交給她,她繼續認真做到了15分,再把15分做到了20分,把20分做到了28分。。。一步步漸進式迭代成長,通過自身的努力,把原本10分的能力提升到28分,兌換了28分的薪酬和發展平臺。
另外一個新人,她覺得10分的工作是在侮辱她20分的智商,漫不經心的態度把它做成了8分,企業覺得需要進一步觀察,給他6分的工作,她覺得企業對她不重視,簡直是在愚弄她的能力,抱怨不滿的情緒造成極大的內耗,最后把工作做成了3分。
小努力一定會有小回報,大努力一定會小有所成。過度關注外界回報,只會讓你更加焦慮,能力的缺失讓你有機會得到回報的時候都無法抓住。
努力可以讓你贏得認同和尊重
人類的社會屬性決定了我們都有認同和尊重的需求。通過努力,兌換價值,構建更高的物質基礎,改善家人的生活,讓父母過得更舒適和體面;
通過努力,提升知識和能力,而知識能力的積累提升眼界,成為你的才干,影響你的思想,進而影響你的行動,行動的不斷積累形成你的習慣,習慣的養成改變性格,進而改變命運,影響他人,改變世界,從而獲得他人認可和尊重;
所以,努力就一定會有回報嗎?這其實是個偽命題,就看你是怎么樣的努力,以及想獲得怎樣的回報。我們每個人的經歷不一樣,天賦和優勢不一樣,他人的成功可以復制,但是無法粘貼,我們可以按自己努力的方式靠近想要的成功。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癱在沙發這么舒服,我為什么要努力? - 我努力是因為這世界上一切豐富的,有層次的,各種滋味交揉的,能讓我們回味的體驗都和努力有關。
這就是為什么我們一定要努力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