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美國農業的思考:大規模的食品機器生產是唯一的選擇嗎?

最近孩子剛出生,斷更挺久了,但還是抽空看了一部紀錄視頻,覺得還是蠻震撼的。

視頻名稱叫《透視美國 01:美國農業》,講述了美國式的大農業生產,把加州的中央河谷、堪薩斯州的玉米地等農田、養殖場打造成了一個現代化、高效率的食品機器。最后畫風一轉,又提到了一種農業的新趨勢:底特律的城市農業興起。下面講講紀錄片的內容和自己的感受。

一、富裕的加州中央河谷,原來竟然是沙漠?

全美一半的水果和堅果,都產自加州地區的中央河谷,但從前那里還是一片42000平方英里的沙漠。

讓這片沙漠變成綠洲的,是加州的中央河谷工程。隨著Shasta 大壩的興建以及各種灌溉溝渠的開通,加州北部薩克拉門托河的豐富淡水資源澆灌了整個加州的中央河谷,從此變成了富饒的農業產地。

Shasta 大壩


中央河谷的農業“臍帶”


加州農業生產力極強的一個表現是番茄的產量極高,那些殘次番茄的冰山一角,已經可以供應隔壁內華達州的番茄大戰之用。

番茄采收場景,每畝10噸的產量
大量番茄采收


番茄醬的加工

盡管大壩的興建改變了加州南部缺水的現狀,讓加州成為了農業發達、人口繁榮的地區,但水壩的興建也改變了薩克拉門托河的生態,比如阻礙了太平洋鮭魚的洄游等。后來美國人還立法保護該流域的生態,重申了保護的重要性。

而且農業用水成本也在逐年提高,占到了生產成本的一半以上。感受到了危機的農場主,通過埋設幾百萬的地下灌溉設備、土壤水分監測設備來想方設法地提高淡水的利用率,以希望自己在5-10年的時間內,不會被環境和市場所淘汰。

但這樣的生產方式,是否可以長期維持?

二、堪薩斯州的玉米地

這里原本是荒涼的草原,被采訪的農場主,他的爺爺是最早在堪薩斯州開墾的農戶。

為了養活家人,他爺爺玉米、小麥、風滾草等多種作物都種,但谷物的產量也就一英畝20蒲式耳的產量,而他的孫子,已經可以達到300蒲式耳的產量,翻了15倍。

這種產量提高的關鍵在三個方面:1、化肥的使用 2、灌溉技術的提高 3、育種的進步。

僅需一點點化肥,谷物的產量就可以輕松提高4倍,而配合地下淡水資源的開采(堪薩斯州下是全球最大的淡水蓄水層之一)和中樞灌溉技術的發明,谷物的產量更是輕松翻倍。

因為中樞灌溉技術而形成的圓形耕地

此外,玉米雜交技術的出現同樣不可忽視。雜交玉米的推廣可極大地提高玉米的產量,在玉米增產上的占比高達5成。玉米的高產以及易加工性還導致了種植結構的改變,原本以多種作物種植的堪薩斯州,目前80%的作物都變成了玉米

玉米的大面積生產還直接改變了美國的食品工業。在美國的超市中,45000多種包裝食品,有1/3的原料都來自玉米。比如一款擁有37種調料的炸雞塊,30種原料都是玉米制作的

可以說,玉米是美國食品的靈魂,這一結果的出現,是現代農業科技、食品科技和美國食品公司的共謀

但是,這樣的局面能長期維持下去嗎?

三、吃玉米的肉牛

如果說有什么能代表美國食品,那恐非牛肉莫屬。然鵝,為了追求肉牛的口感、快速催肥肉牛,JBS為首的肉類公司干了一件這樣的事:把玉米當成了主糧來喂養青壯肉牛

食用了以玉米為主料的飼料后,肉牛在6個月的時間內體重翻倍,然后就被送進屠宰場。因此,在美國,連牛肉都是玉米的化身

密密麻麻的肉牛
超大型養牛場,可以容納90000頭牛
養牛場中部的玉米飼料加工中心

被改變了飲食習慣的肉牛(從草料變精料)其健康情況會有什么改變,大家可以去看另一部紀錄片《食品公司》,這里就不多述了。

四、游牧的蜂群和蜂群崩潰失調癥(CCD)

美國的農業主體是大規模單一品類的種植,在作物授粉上,對人工飼養蜂群的依賴程度極高

比如加州的美國大杏仁生產,需要150萬個蜂箱來授粉,而整個美國也只有200萬個蜂箱。因此每年到了杏仁開花的季節,都會有牧蜂人通過長途卡車運來蜂箱,以保證杏仁的順利授粉

這些長途跋涉的蜜蜂,不僅要給杏仁授粉,還要走上8500英里的路程,給賓夕法尼亞的蘋果和緬因州的藍莓授粉。

然而,出于神秘的原因,每年都有大量的蜜蜂流失不返,牧蜂人最早發現了此現象,但科學家到現在都沒搞明白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了蜂群的崩潰。

其中也許跟農藥的使用相關。畢竟單一作物的大規模生產,自然會導致該作物的病蟲大量爆發;為了制衡病蟲,人們不斷研發新的農藥投入使用,每年投入市場的農藥品種都在增加

比如堪薩斯州的玉米,為了對付玉米螟,需要40-50多種藥物的配合,而且還要采用轉基因玉米技術來讓玉米產生對付昆蟲的毒蛋白,以減少農藥的用量。

但害蟲也在不斷進化,連對轉基因玉米產生抗性的蟲子都出現了。這是一條永無止境的軍備競賽,人類無法一勞永逸,因為生命會自尋出路

五、底特律城市農業的興起

雖然該視頻著重講了美國大農業的生產現狀,但最后也留了一個思考,我們真的只能采用這樣的農業生產方式嗎

大規模、單一品種、機械化生產、化學品投入等手段,讓美國人買到了廉價的農產品,仿佛已經永遠解決了吃的問題。

石油資源不可再生,淡水資源可能枯竭,生態紊亂持續擴大,害蟲抗性越演越烈、蜂群失調持續推進,這些問題都是存在的,也不能坐視不理

在今天的中國,大規模單品類的農業生產仍然是主要的生產方式,上述美國農業存在的問題,我們中國也存在,而且部分還更劇烈,比如農藥的濫用

而視頻末尾底特律工業的衰退與城市農業的興起,似乎讓人看到了一部分可能的替代方案。

為何我們不能生產本土化的食品?為何我們的食譜不能更多樣?為何我們不能利用城市的大量生物質資源來從事農業?

所謂的生物質,包括了我們每天產生的廚余垃圾(各種食品下腳料和殘渣),還有我們每天都產生的人糞尿。通過安全無害的轉化技術,這些都能轉變成農作物的養料,以及能源。

即使不用在農業生產上,這些東西都是我們必須處理的,不然城市一片烏煙瘴氣。而且隨著人口的集中和城鎮面積的加大,一二線城市的人口不斷積聚,這些巨量的生物質資源,只會增多,不會減少,處理的難度也在不斷加大。

如果能將一半以上的生物質資源用于城市農業生產上,不管是對整個農業格局,還是對城市環境的美化和治理,對清潔能源的推廣,又或者對日益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都是有莫大好處的。

哪怕沒有利用這些資源,僅僅美化了陽臺,多種了些花花草草,那也是在建立綠洲,讓城市內的蟲鳥得以歇一口氣

要知道,我們周邊的生態圈,大型哺乳動物的數量跟人口數是此消彼長,很多動物都絕跡了。隨著植被種類和面積的減少,昆蟲的多樣性也在下降。

如果連頑強的昆蟲都無法立足,那么就不僅僅是蜂群或昆蟲崩潰失調了,是整個生態圈的崩潰失調。

因此城市農業,不管是陽臺上養花種菜也好,還是室內的植物補光農耕也好,又或者是海綿城市的打造以及公園的可食景觀建設,都是在改變我們的環境,改變我們的農業,改變我們的食譜,進而改變我們自身。

所以說,推廣城市農業的普及,就是木郎我最大的愿心了。

END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蜜蜂正在消失,人類可能滅亡! --江上浮葉 蜜蜂消失已經不再是新聞,但至今美國蜜蜂的數量還在以驚人的速度減少,不免...
    滇山云竹閱讀 618評論 0 0
  • 生命中值得感恩的十項恩福及理由: 1.感恩外婆身體健康。外婆已經83歲高齡了,但仍然身體硬朗,生活自理,把自己照顧...
    Karen啊閱讀 180評論 0 0
  • 童年的羊角辮 棒棒糖溫暖的酒窩 美著的不只是我一個 我是懂的 也是不懂的 哥哥對我的好 是不是需要回報 弟弟對我的...
    玲瓏緒閱讀 202評論 0 4
  • 大寶和對門的小哥哥在樓下騎自行車,騎了一會兩人去草叢尿尿,尿完他把褲子穿得歪歪扭扭的,小哥哥笑他。 小哥哥爺爺在附...
    影少俠閱讀 319評論 0 0
  • 自律到底有多難? 對於我這樣一個有嚴重拖??癥的人來說,要自律真的好難,那怕我心里都清楚明白不應該懶,可我還是把許多...
    一棵樹閱讀 138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