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人的歸國與失身

作者:匿名作者

image

聲明:故事情節均為虛構,請勿對號入座。如有雷同,純屬巧合。本文作者不認同文中部分行為,讀者切勿模仿。

2008年8月,在東部某沿海高考大省的省會城市,兩位15歲男生小西和小東進入了同一所高中并做了室友。這所高中位于城市的郊區,周圍就是農田,左邊鋼鐵廠右邊化肥廠,每天早上這所高中的學生去操場跑早操的時候,都會看到這兩個工廠的煙囪向本來就不清澈的天空中排放著廢氣。

然而也正是因為高中地處荒郊野外,學風很不錯,在當時算是全省數一數二的中學,雖然比不上其他省市的超級中學,但踏入了這所高中,至少在那個高考大省,就算是半只腳踏入了一類本科。這所高中是住宿制,管理相對來說比較自由(相對隔壁的監獄式中學來說),學生一般每周回家一次,周末可以選擇留在學校。

那個年代高中生手機還不普及,諾基亞N95是當年的機皇,一個5000元,而更多的人用的是幾百元的山寨手機。他們直到2011年高中畢業的時候都不知道蘋果是什么。學校雖然在省會城市,但由于坐落郊區,其實和小縣城最好的中學那種氛圍差不太多。

image

十五歲的小西

小西和小東都出身于本市的工薪家庭,初中的時候在不同的學校,以相近的中考分數進入了這所本市最好的高中。小西長相一般,準確來說中下,在高中的那種灰頭土臉的環境下幾乎屬于放在人堆里都挑不出來的那種,甚至直到25歲他還為自己的長相而略有自卑。

小東屬于在那個環境下難得的帥哥,用十年后的標準來看,就是“小鮮肉”,放在當時的環境下說是一個班的班草都不過分。軍訓時候他們聊起天,發現兩個人的家離得很近,于是就相約將來一起上學放學。

高中剛開始的時候大家所想的事情都很簡單,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畢竟在這一所匯集了全市各種尖子生的學校里,要想出人頭地還是需要付出一些努力的。小西和小東在每天的宿舍夜聊當中也互相越來越熟悉。

小西十幾年來的生活當中幾乎被學習填滿,心中的目標除了“上一所好大學”之外幾乎是空白,更遑論將來要干什么,如果小時候說的“想當一名科學家”不算的話。而小東各種課余生活似乎很豐富,抽煙喝酒上網吧談戀愛(簡直一個“主流價值觀”里的壞孩子)一個不少。

小西是班長,在跟小東的交流當中甚至有一些羨慕。雖然小西在初中的時候班里也有這樣的同學,甚至所謂小混混也不少,打架傷人進派出所的男生,12歲墮胎的女生也有案例,但小西覺得他們并不在同一個世界當中,有人好好學習有人去追尋別的東西也本來就井水不犯河水,他也不曾關注過這些人的內心世界。

而小東相對來說更加嘻哈或者說朋克,他初中的時候也是這些“小混混”(其實他們的本質并不壞,只是所追尋的東西并不是主流價值觀所期望的而已)中的一員,唯一不同的是他雖然貪玩,但是也勉強知道要好好學習,再加上初中知識本來也不難,他中考之前努了一把力,倒也來了最好的高中。

有時候小西聽到這些故事就在想,為什么我有這么大的壓力,為什么我沒有像他們過得這么快樂,哪怕這種快樂是和自己從小所受到的教育所接受的價值觀是抵觸的?

就這樣他們度過了第一個學期。考試成績兩人沒有太大的差別。客觀來說,單論學習能力,小西比小東是要高一些的,雖然這高的一些在那種環境下并無太大用處。小西和小東在班里的男生中間都很吃得開,而小東由于顏值碾壓周圍的一群普通男生,理所當然的成為了很多女生的暗戀對象。

第二個學期,小東突然換了一個拉風的諾基亞N95手機,而且帶起了莫名其妙的一股時尚潮流,比如聽Vae,去QQ空間寫年少輕狂的文字,還有偷菜。他莫名其妙的和一個職業高中的女生開始戀愛,每天晚上在宿舍煲電話粥。

有時候他想逃課去和女友約會,就找小西要假條,小西出于兄弟義氣,還是從班主任那里偷到了出校門所必須的假條,讓小東拿著出去,每次都說下不為例可是永遠都會有下次。而一到周末,學校收集周末留校人員名單,小東跟學校報回家,跟家里報周末留校學習,而自己去不知道哪里和女友開房(兩人此時都不足16歲)。更要命的是,每周日返校之后的夜聊,小東永遠都大談自己的開房體驗,導致一票兄弟,包括小西在內的性啟蒙都是源于小東。

小西聽小東講了各種各樣的故事,不知道該作何評價,但是感覺自己被打開了通向另一個世界的大門。另一方面,他們所在的班級算是個關系班,很多大學教授或是處級甚至廳級干部的孩子被塞了進來,在小西看來就是紈绔子弟花花公子,他們雖然很多不學無術,但是由于家里的關系,高考只要別太低就能走后門進本市985大學,畢竟一個處級干部在三線城市已經算是能鎮得住場的了。可是,多少人拼了老命努力三年也不見得能上個985,甚至不見得能上個一本。

小西第一次覺得,這個世界并不按照他所想的規律去運行。

小西也知道,可能自己和小東不是一路人,甚至跟這個班里大多數人都不是一路人,但是由于小東對自己還算不錯,因此并不影響他們做好哥們。小東也經常周末出去上網吧打游戲,有一次邀請了小西,并教了小西一晚上Dota(那個年代還是Dota1)。

然而由于小西始終學不會,小東也不得不放棄。小西有時候就會想,自己長相普通不受女孩子青睞,打游戲都學不會,學習成績雖然還算可以但也沒領先別人太多,那自己的閃光點究竟在哪里呢?想歸想,可是想完之后也只能埋頭到書本里繼續和三角函數圓周運動去作戰。

周末小西經常去小東家里找小東玩,小東的家長總會說“你看看人家小西學習這么好,你跟人家學著點”。小東說“是是是”,而小西只好苦笑。也許小東是個容易滿足的人,而小西不是。

時間一晃到了高三。小東周末開房的對象已經不知道換到了第幾個,兄弟們也聽慣了他的故事。小西心無旁騖地拼了兩年多,可是成績上不去也下不來。快要高考了,所有人都很著急。這所高中每年有四分之一的人會去位于本城市的本省最好的985大學,而大部分人也會把這個當做自己的高考目標。

在各次模擬考試中,小東考的好的時候分數差不多能達到這所學校的錄取線,而小西幾乎每次考試成績都在這所學校錄取線上下。小西知道這遠遠不是自己想要的,畢竟自己的前18年除了學習之外的生活幾乎為空白,如果最后是這樣的結果非常不甘心,更何況他為了一個夢想放棄了保送機會。而小東簡直佛系,不管考多少分都不為所動,哪怕家長催促他好好努力甚至“向小西學習”,他也不說什么。

很快就到了高考。2011年的高考題極其不走尋常路,以至于很多平常發揮穩如狗的人都失守了。上天眷顧小西,竟然讓他的分數比正常水平高了接近六十分,以全省前五十的成績考入了位于北京五道口的一所頂尖大學。

不過由于分數在同檔次沒有競爭力,填報志愿的時候可選的專業有限。招生老師對他說“中國的××工業需要發展,這一領域有很多工作要做”,加之小西從小到大根本沒想過自己想要做什么和喜歡做什么,父母的建議也是“你都考上五道口××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了,選什么專業都一樣”,小西又想起自己小時候說過“我想當一名科學家”,就稀里糊涂地報了這所學校的××科學與工程專業,雖然他根本不知道這個專業將來學什么。

小西比小東高考高100分,小東正常發揮,比一本線高一些但又不到能上985大學的分數,他想留在本市,于是填報了一所家門口的普通一本學校。至于專業,他熱愛打游戲,就直接填的計算機。出成績那天他們一起去吃了個散伙飯,小東對小西說“你都考上××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了,茍富貴,勿相忘”,而小西對小東說“將來回老家就靠哥們你罩著了”。

可即便如此,小西也隱隱能感覺到,這并不萬事大吉,自己仍然面對著揮之不去的自卑,即便說自己是小縣城學霸都是一種抬舉,因為自己連學霸都不是。家庭出身平平,長相中下,人生經驗為0,高考一次的成功能解決什么問題?或許他已經認識到,人生的評價體系,好像不是他所想的這么簡單。

故事發展到這里本來應該已經結束了,可是好戲才剛剛開始。話分兩頭,小西到了帝都之后,由于高中同學一半以上都留在了家鄉上大學,聯系相對來說就少了很多。在這所大學,剛進來的時候他仍然像高中一樣努力,可第一次考試就得了個年級倒數前三的成績,差點沒及格。他突然明白了,有些事情是自己再努力也拼不過別人的。

更要命的是,到了第二年,他發現,自己并不是很喜歡所學的專業,可是信息又有限,根本不知道該學什么或者往什么方向發展。帶著困惑他去咨詢很多前輩,前輩給的建議都是“好好學專業課,好好做科研,當你用到你所學的知識的時候你自然會喜歡的”。于是他進了實驗室,卻發現自己所做的事情只是重復性勞動,他不得不懷疑,這樣的研究意義在哪里,自己是否真的能把所學知識用上。

他嘗試過本專業的很多方向,最后終于在一個交叉學科方向找到了自己的一點興趣,雖然其中的很多工作也是重復性勞動,但是他在其中畢竟用到了一些數學物理知識,一年之內國內期刊國際期刊加起來發了好幾篇文章,也因此,雖然畢業的時候成績仍然位于倒數四分之一,卻拿到了美國西部一所頂級大學的碩士錄取。那一年,小西不到22歲,他仍然想做一名科學家。

而小東入了大學之后,像脫韁的野馬一樣玩了三年,朋友圈左一個活動右一段戀愛,讓人感覺他完全不是去學習的。他的前三年也是掛科無數,然而考研之前努力了半年,倒也是勉強考入了一所北京的985學校讀碩士。

小東在大四畢業設計的時候曾經找過小西討論,因為他知道小西是做交叉學科的,可能會懂他所做的東西。果不其然,小西拿到了小東給他發的代碼,一運行發現報錯比代碼本身都多,心里想“這就是學了四年計算機的人的水平?”然而有的具體問題小西也不會,于是也耐著性子面向百度編程,幫小東修復了問題。

2015年8月,小西臨去美國前,小東正好來到北京,他們在成府路上的水木錦堂吃了頓飯,小東說“哥們我們都為你自豪的,將來當了大科學家可不要忘了我們”,小西知道可能不是這么回事,于是什么都沒說。這個時候,雖然他還未出國(而且22歲之前從未出過國),但他已經覺得哪里不對了。

小西到了美國硅谷開始了新的學習生涯。他一來就找了個課題組做研究,結果過了半年,三觀幾乎被刷新了一遍。且不談他在美國遇到的不靠譜的人和事,也不談他被各種人坑的經歷,單說學術,他進了課題組之后發現,竟然還是搬磚等重復性勞動。更要命的是,在美國,國際學生想要留下來工作,幾乎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去做Software Engineer。

他不由想起了一個事情,國內一所學校專長于××科學與工程,這所學校標榜自己有“世界上學風最好的××科學與工程學院”,而在小西如今的這所學校里,××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大部分學生是非美國人,而他們中間,碩士生幾乎沒有幾個在本領域發展自己,每個人都在想著如何轉行。而這個專業的非美國人的博士生,在科研以外也在各自做自己的事情,畢業之后繼續從事學術或本專業工作的人少之又少(相對于正常水平來說)。

他甚至覺得,自己是不是來到了“世界上學風最差的××科學與工程學院”。當然,想歸想,這個事實也存在,但是誰都不好意思說破。周圍的人每天高談闊論如何刷題,如何面試進大公司,甚至如何創業,如何IPO,如何賺大錢。

小西第一次覺得自己和這個環境格格不入。中途小西投過咨詢業的實習,投過金融公司的實習,甚至想過創業,雖然idea最后胎死腹中。試了這么多之后,他仍然十分迷茫,不知道將來到底要做什么。小西2016年換過一次實驗室,但是原定七八個月做完的課題拖到接近兩年都沒有做完。中間經歷過幾多絕望或許只有他自己才知道。然而每一個做不出結果的夜晚,每一次看到凌晨四點的帕羅奧圖,都讓他覺得,這真的是我想要的東西嗎?

2017年12月,小西碩士即將畢業,在考慮是否要繼續讀博士。這個問題,放在兩年之前,答案毫無疑問的是“yes”,因為他自小想做一名科學家,不管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自我實現需求還是別人對他的期待,他覺得這條路總是沒有錯的。然而放在這個寒冷的冬天,他卻懷疑這一切的意義。

由于小西本人在網上經常分享自己的一些科研經歷,也認識了幾個同領域的科研人員。有一天,一位35歲的博后來到灣區開會,小西邀請他吃了頓飯。席間他問小西:

“你知道該怎么申請計算機的碩士嗎?我博后讀到第七年了,找了三次教職都沒找到,我在想是不是自己一開始就錯了……”

“我這輩子都用來做科研了,到現在只有一篇子刊,35歲了連女生的手都沒牽過……”

“今年青千申爆了,結果我拿了個負面推薦,一下子這兩年白做了……”

說著說著不由流下淚水。

看到這位老哥已經變禿的頭發,小西心里想“這就是他,或者平行世界當中的我,想要去追尋的美國夢,或者科學家夢嗎?”小西又想起自己系里四十多歲單身的research staff,在灣區拿著三四千元的工資,整個人的狀態已經不知道如何形容了,無欲無求也罷,佛系也罷,這就是最后的結局嗎?一將功成萬骨枯,這真的是實現自己價值并讓自己過得快樂最好的途徑嗎?

直到過年,小西一直在對人生的懷疑當中過著渾渾噩噩的生活,科研長期沒有進展,兩個多月數據點竟然沒有增加一組。2018年3月,當春日再臨的時候,小西終于認識到,不能再這么下去了,自己根本不是當科學家那塊料,搞科研需要的運氣、熱情和拼命,他一個都沒有。

于是某一天一夜之間給國內互聯網公司一共投了五十份簡歷,大部分是靠這幾年攢下的人脈走的內推途徑。并且,靠著這幾年在科研之余學到的一些計算機技術,加上學校牌子的效應,在沒有實習經歷缺乏工業界經驗的情況下竟然也在一個月之內拿了幾個全職offer,有頂級公司也有初創企業。好巧不巧,小西在尋求內推的過程中竟然聯系上了三年未見的小東。

小東告訴小西,2015年夏天他來了北京的這所985學校讀研之后,導師對他們就實行放養政策。他第一年強行蹭了篇C類會議(計算機界水會),其他時間都在外面小公司實習。2017年夏天,他碩士畢業,憑著兩年來在外面的各種小公司實習經歷,竟然陰差陽錯加入了一家獨角獸企業,還拿到了股權,這家企業馬上上市,雖然離財務自由很遠,但混的已經比大部分程序員要好了,他說了現在的年薪,小西嚇得驚了一下,這即便放在小西母校的熱門院系畢業生那里,也是相對來說很高的那種了。

小東直接把小西推薦給了本組的領導,還對小西說“兄弟一塊回來吃香喝辣”。小西的面試很順利,第三天就拿了和小東同樣工作的offer。小東說:“哥今年要結婚了,等你回來當伴郎!”小西雖然說著“你小子又禍害了哪個妹子”但是心里由衷地祝福,畢竟從山東老家普通一本努力考到北京985,又當一名程序員,能走到今天這一步,幾乎已經是普通人改變命運最好的方法了。

反觀自己,一路享受著國內和美國最好的教育資源卻沒有好好把握,突然心里有種“我不配”的感覺。古話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雖然名校畢業生是應該心懷國家和社會,可是也得先讓自己吃飽喝好才有能力談報效祖國啊。更何況,小西母校有個說法叫“貢大”,你對社會的貢獻,其實和你的工資是正相關的,畢竟賺得越多繳稅越多,給國家的貢獻就越大啊。

2018年4月下旬,在一片匆忙之中,小西要最后決定去向,因為走的不是正常校招流程,幾乎所有公司都只給了三天答復時間。想到這幾年的經歷,走過的無數彎路和淺色床單上那些流淚的夜晚,他不由得唏噓不已。通過排除法,他拒掉了除了一個位于北京五環的大公司的special offer加一個位于五道口的初創公司的非常豐厚的offer之外其余的所有選擇,而小東所在的公司,由于做的方向自己不是太感興趣,最后也婉拒了。

最后的幾個小時之內,小西向國內幾個親朋好友征詢建議,大部分人給的建議不外乎“剛畢業的學生第一份工作還是去大公司好”。然而聊到小東的故事的時候,有人直接說“噗,幸好你拿的offer里有和他待遇差不多的,不然豈不是血虧?”

小西想想,也有道理,既然自己這些選擇已經夠離經叛道了,何妨離經叛道到底?再想想自己畢竟在這讀了四年本科,對五道口這個地方終究還是有很深感情的,于是婉拒了大公司的sp,和初創企業簽了協議,兜兜轉轉又回到了最熟悉的五道口。

幸好小西從來沒想過要留美,雖然這一天來的可能提早了五六年(他剛出國的時候的計劃是在美國讀完博士,三年用完opt不抽H1B直接回國,可謂衣錦還鄉,而今卻更像在外面混不下去灰溜溜地滾回來)。但鑒于自己非科班出身,技術水平有限,去這樣的一個初創公司并獲得信任和賞識,在時代的浪潮中做一些實事,終究是一個不錯的結果。

2018年6月24日,七年之前的這一天小東和小西吃了散伙飯。而今日,小西帶著三年來的疲憊和在這里聽到的三教九流人生冷暖的故事,用單程票離開了讓他百感交集的灣區回到北京。當天晚上,他連母校都沒來得及回,就把小東約到水木錦堂老地方一起吃一個重聚的飯,而小東也難得的不加班陪離別三年的小西一醉方休。小西在美國三年幾乎滴酒未沾,這次卻喝多了,對小東說“相比哥們你,我的青春簡直喂了狗……”“我高中這么拼命學習最后結果不也這樣……”“今年3月我求你內推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當年你爸媽給你說‘好好跟他學習’的那個傻B,也有今天?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小東說“兄弟在外面這幾年也不容易,回來一起建設社會主義,一起擼貓!”

小西吃得有點多去衛生間,照了照鏡子,突然發現前額的頭發已經禿了。自己這十年拼命按照世俗評價標準去往前擠,擠到最后并不比人家多什么,除了人生的教訓和撞過的南墻比小東多得多之外,自己也不過是這么回事。想想十年之前小東的父母說的話,五味雜陳。剛來五道口這所大學的時候,小西就接受了自己的平凡甚至笨拙,但是這幾年被教做人教到媽都不認識,而將來的挑戰只會比現在還多。生活就像被強奸,如果不能反抗,不如硬著頭皮去享受。想到這些,小西嘆了口氣,回到了桌子上,繼續大快朵頤,畢竟在美國這幾年,除了自己做的飯之外,就沒多少吃起來舒服的飯。

夜深了,他們來到了華清嘉園的某間酒吧,小西特意點了杯“失身酒”,準備在壓抑了三年之后嘗試一下從未體驗過的感覺,小東點了杯長島冰茶。在燈光下,長島冰茶發出綠色的光芒,讓人不由得想原諒自己經歷的一切。背景音樂里播放著“給我一杯忘情水,換我一夜不流淚”,似乎喝下這杯失身酒,就能告別這七年來的各種不順,就能告別年少輕狂的舊時光,就能一夜長大,釋懷掉過去的一切不愉快,把過去的錯誤選擇拋在腦后,開始嶄新的人生篇章。

半夜2點,酒吧關門了,小西喝到神志不清,小東訂了個酒店,但是標間已經沒了,不得已換成了大床房,叫了輛出租車把小西安頓下來。回到酒店,小西還沒躺下就已經醉到說胡話了,小東躺在床上,十年前他們宿舍夜談的場景還那么歷歷在目,甚至兩人夏天在沒有空調的蒸籠般的宿舍里鋪涼席打地鋪赤裸相對同眠的情景也依稀浮現在眼前。

當年他們曾在一個宿舍吃飯,學習,吹牛B,高談闊論,如今25歲,小東意氣風發,小西尚未入職卻似乎飽經了人生滄桑。小西喝了近一升的失身酒,在回國的第一夜,回想起兜兜轉轉的這些圈子和這些年走過的彎路,不禁淚如雨下,嘴里囁喏著“明明……是我……先來的,為什么……會變成……這樣呢?”

——是啊,是我先,高考考高分也罷,來北京也罷,出國見世面也罷,甚至就算是寫代碼也罷,明明是我先來的,為什么會變成這樣呢?到底是哪里錯了呢???

image

那一夜的淺色床單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