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需要名利場,但不需要秀場

設計師需要名利場,但不需要秀場

在設計界有著兩種人,是一枚硬幣的兩面:一種是從來沒有在媒體或各大賽事上露臉,依靠作品和客戶口碑相傳依然業務不斷;一種是媒體紅人也就是流行語中的大咖,因為知名度高好項目自然絡繹不絕。

有的人不需要舞臺,因為他的舞臺就是他自己,他是唯一的主角,就像范冰冰不需要嫁入豪門,因為她就是豪門;有的人卻要流連于舞臺,因為只有在舞臺上,他才會風生水起;有的人熱衷獎項和賽事活動,有的不屑獎項和躲避聚光燈,這都是各自選擇或價值取向不同的結果。如果非要批評或者談論的話,那就是現在的舞臺在各種活動的扭曲下躁動不已,更多地演變成名利場,忘了初衷,只剩扭曲了。就好像一個高雅的場所被粗俗所操控,取而代之的必然是入鄉隨俗,一切美好的想象都成了冠冕堂皇的粗陋現實。

人需要名利,名利場的風起云涌原本不該厚非,各行各業也都如此蓋棺定論,不同之處是它具有怎樣的影響力并因此而所產生了什么樣的社會意義。關于承載社會意義這個話題是任重道遠的,非某個人一己之力可以促成,也非某個人的拒絕就無影無蹤,它因為各種需要而成為了各種存在的理由。賽事或者論壇的誕生,無可厚非都是學術聚集交流展示的舞臺,讓各種研究得以曝光各種嘗試可以進行各種先鋒的先進的觀念理念在交流爭議中進行行業的總結以致促進行業的發展,這是它的本意。現實是越來越多的賽事或論壇雨后春筍般地出現,只是因為捆綁了商業利益,也捆綁了中國社會中的人情或者說是潛規則,成為了赤裸裸的名利場,低級乏味,形如雞肋。

問題是年輕人需要展示或交流的舞臺,行業卻并沒有給他們提供更多更好的“出名”或者“成名”機會。作為專業的設計師和設計教育理念的傳播者和踐行者,對這一點是特別有感觸或者說是感同身受的。把作品放在行業背景里去衡量自己,找一找自己的位置,是一種很好的突破和成長,也是一條約定俗成的成功之路。愛默生說“社會是一個化妝舞會,人人都掩飾著自己的真面目,但又在掩飾中暴露了自己的真面目。”既然如此,我們應該可以心存美好去找到或者干脆構建一個這樣真誠的舞臺,可以不分區域不分國界。只要它是一個真誠的舞臺,并且可以真實地檢驗自己的行業水平行業地位,甚至領導這個行業的年代發展方向,只要你有一顆強壯的心靈,勇于接受批評勇于接受失敗,這就不是惡俗的事情,而是一個真正有用而且有現實和未來意義的名利場。

名利場也可以真實面對,也可以不需要面具。對于追捧,保持清醒的認知,舊的事物總是可以通過賦予新的關注或角度而煥發出新的生命形式。作為設計師,是要靠作品說話,但是,約定俗成的榮譽也就是給自己一份很客觀的成績單,也是一種現實需要,同時也是你可以把握職業生命的一種方式,只要聚光燈下的聲音和形狀所產生的影響力還是影響行業和年代方向的最重要方式,就不要放棄這個舞臺。踏踏實實快快樂樂地做事,正確而客觀地去理解世界上的事物,只有這樣,我們的職業生命才可以不斷在虔誠中延長,并且因此有了更為深層的意義。624,? ? ? "mode": "force-https",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