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有人說,純銀的產品掛了,他又失敗了,他做一款死一款,他是個產品神棍。
你隱形眼鏡掉馬桶里了嗎?
我的主力產品,蟬游記和氫氣球,都是攜程的資產,攜程好好地維護著避免資產損失。我把產品賣給攜程,自己抽身而退。
生辰我想了個辦法,把服務器續費的權限移出來,我個人掏錢養著,天長地久地活下去。
你哪只眼睛看見我的主力產品掛了?
左足雞眼?
我家產品對攜程攻略社區有重大貢獻,蟬小隊提供的內容占到一半點擊量,按收購金額來評估,這筆交易相當之劃算。到現在我和攻略社區的關系也很友好,離職后仍幫他們做兼職顧問,指點產品設計。
所以在商業層面,我建立的“游記-攻略”模型立于不敗之地,以我對成本的控制力,只要能持續產出優質內容,這個模型就不會讓投資打水漂,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
說到賺多賺少,創業四年多,的確沒發財,平均下來年入百萬現金。這收入是低了點,但我樂意少賺錢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你有意見?
我樂意放棄500多萬¥的攜程股權,凈身出戶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你有意見?
你有意見關我屁事。
這個世界上并不是只有1%的成功產品,才是唯一的活法。站在市場的角度,產品持續提供用戶價值與商業價值,攜程投資“旅行攻略”有回報,也為我這個創始人帶來行業聲望,以至于上一場創業剛結束,就拿到了下一場創業的投資。在資本寒冬里,產品原型階段就融到了Pre-A輪的金額,VC對新項目的熱情明顯高于老項目。
你有什么底氣奚落我失敗了?
把創業作為一次職業投資,四年來,我拿著百萬年薪,做了幾款自己喜歡,在行業內也小有名氣的產品,組建自由主義的蟬小隊(特別反感集體主義的情感關懷),產品能力突飛猛進,人生經歷豐富多彩,最后把產品賣給攜程脫身走人,轉入下一次創業冒險。
這他媽算是失敗?
我說“失敗了”,是我對自己要求高,未能達到創業當初的期許。
但盆友們不要為我惋惜,而是應該慶幸我及時止損,離開了機會越來越少的旅行賽道,并且還有斗志,也有新的計劃進入新的賽道。
站在職業投資的角度,這算是百分之十幾的年化收益率,穩穩當當的中產階級。人生并不是只有winner與loser的兩極。
站在團隊的角度,蟬小隊的薪資水準在業內中等略偏上,絕不壓價。雖然不能一直同行下去,至少也是一段快樂的職場經歷。有同事去新公司應聘時,被問到為什么離開蟬小隊,哇的一聲就哭了,面試官手足無措……可見我們內部的感情之好。
有些噴子,喜聞樂見我失敗的消息。對不起,讓您失望了。我寫《氫氣球落下》,是對關注我的人有個交代。我寫《I’ll be back》,是下一次招聘的預熱。我接下來的計劃很多,創業新項目,玩票社交產品,產品眾測公眾號,10月底還打算去看瀨戶內海藝術節,而我現在正開開心心地在成都吃火鍋和肥腸。
氣死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