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去潘家園是去租房子,不曾想北京也有那么破的地方。房子挺好,小區一團糟。
兜兜轉轉,到了潘家園,大片的珠子,水晶,坐在地攤上的一看都是東北大媽。100年前,可能是會淘到不少東西。如今逛的無非是外地游客,看了鬼吹燈的大學生。我一直喜歡北京,大概就是因為這樣的午后。隨便蹲個角落,野草在墻頭干枯地生長,天是瓦藍的,時光一寸百年。生命仿佛和過去有了連接。有時,我就在附近買個石榴,一邊磕,一邊看來來往往的人。20左右的姑娘挑水晶,中年男子看木頭,身邊的老太太和我絮叨,翡翠是緬甸那邊來的,慈禧太后喜歡帶,大家才開始帶。
仿佛時間沒有改變什么,文人騷客依舊吟詠風歌,白發老人依舊講著城墻里的故事。文玩這個東西終究還是要有點歷史感,或遠或近。
現在潘家園熙熙攘攘,想象不出當年紫禁城破,偷拿宮中小件人們是如何在夜色中交易??赡軆H僅是潘家園這個名字就可以讓人想象出無數個奇妙故事。
末了,從小覺得寶物伴隨著罪惡,引來災禍,怎么能這么光天化日的交易。如果能這樣交易也是一件幸事,北京人有一點好,滿足,厚實,認栽,沒有那么多計較。
這樣好,反正還有一肚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