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2018我計劃堅持什么
1??每天早晨的語音60秒
其實關于語音60秒,我在15年的時候就有過想法,可惜羅胖實干我空想。一直到現在再次被我提上議事日程。中間有一個過程。當你定一個原則的時候要能清晰地解釋這個原則的來龍去脈和產生始末(出自《原則》)。原則如此,目標計劃也如此。
寫公眾號半年多,我發現自己寫作的一個瓶頸,太慢。太慢源于我的文字偏思想性,而我的思維又太雜太跳躍,常常是寫著寫著,本來想到的點突然之間就從大腦里飛走了,而要重新想起來找回來,就得從碼字狀態切換到回憶狀態,時間就這么不停地溜走。在寫作過程中這樣的事情發生頻繁,我只能不停地卡頓。這種情況的發生源于兩個方面:
1) 大腦短期記憶能力差。
2) 大腦概括抽取信息能力差。思維跳躍,不能集中在一條線上往下拉,思維沒有條理性。
針對第一種情況,我下載了訊飛輸入法,用語音輸入轉文本代替打字。但是這只解決打字跟不上嘴巴的問題,不解決嘴巴跟不上想法的問題。訊飛的“嘴巴說多快,輸入就多快”不解決嘴巴說不快問題。嘴巴快不快關鍵還看大腦輸出和信息抽取能力。
如何實現大腦和語言無縫銜接,這是一個問題。所以最終的最終,還是李笑來在新東方教寫作課時說過的,學寫作就是學習訓練思維。
《三體》中,三體人用大腦信息圖來表達和交流信息,他們和人類用語言交流不一樣。一個人想什么,可以在大腦里直觀地展現出來,而不用通過語言這個媒介。可是我們不是三體人,我們就必須學會語言表達,學會在大腦中概括和抽取信息。這是人類從原始人至今,一直在進化的一種能力。
在2017年,我學習到一種全新的寫作方法:說和寫同步練習。因為有語音輸入法,說寫之間可以無縫銜接。所以最終寫作能力訓練可以歸于口頭表達能力訓練。這是我2018開啟語音60秒的原因之一。
趁早里文叨叨的寫作課提到過一個寫作方法論,為想法很多但是不能清楚表達的小伙伴量身定做。試想你對面坐著一個人,你要做的是:向這個人清楚明晰地說明白你要表達的東西。經常鍛煉可以有效提高口頭表達和寫作能力。因為這是一種思維條理性訓練,可以鍛煉我們對事物的概括總結能力。
所以總結一句:訓練思維就是和羅胖一樣每天練習語音60秒
具體實施:
時間:早晨或者任何一個時候
反饋機制:放到公眾號里(這是促使自己完善作品的方式,講得差肯定沒臉放在公眾號上;這是一種反饋機制,促使自己堅持下去)。
內容:一分鐘內把你想要表達的主題清晰表達出來。即一個主題,清楚表達。公號下面的文章里可以展開講。
步驟:相當于對面做著一個人,你要對他表達一個主題。反復練習直到自己對本條語音滿意為止。
2??每天專注地陪孩子看書、講故事、啟發思維、學知識,輸入價值觀1小時,周末可以戶外親子活動的形式。
養育孩子,我經歷了一個母愛激素泛濫,整顆心都在孩子身上的狀態,到極力擠壓其他時間追逐個人成長的階段,再到清楚地意識必須留出一定時間陪伴孩子。這是一個曲折式上升的育兒經歷。
父母不是完人,他們需要成長。所幸的是我能夠把育兒的原則寫下來,并做階段性計劃付諸行動。
我曾經在做最好的自己和培養優秀的孩子之間糾結困惑。究竟是發展自己,做孩子的榜樣,還是多多貢獻出自己的時間助力孩子成長?
到最后我發現,發展自己和發展孩子既不是“敵我矛盾”,也不是“哥倆好”。
你整天搞得自己跟個工作狂,像陀螺似的轉,自己發展得很好,你的孩子不一定好。天天把心思放在孩子身上,為孩子貢獻出一生的結果,首先孩子不一定好,其次即使孩子好,你自己卻不夠好。
馬云說,他沒有辦法調節創業和培育子女的矛盾,于是他選擇了其中一項。
在成人世界里多項并行的法則中學會取舍。不給教育預留時間是要付出代價的,畢竟不是人人都是馬云。很多成功人士常常感慨再大的成功也不能彌補孩子教育缺失帶來的不良后果。
參與和介入孩子的成長進程,以親密關系為紐帶,來發揮父母的榜樣作用。
所以,毫無疑問,陪伴孩子。高質量陪伴,每天至少1小時。
二 ? ?2018規避時間支出的風險項
人的一生非常有限。我們就像自由落體一樣加速砸向生命的終點。人到中年,對時間的感知只會覺得越來越快。也許,我們真的來不及在這個時代做點什么,就化為塵土。
和歲月賽跑,不能把時間浪費在無意義的消耗上,如,看口水文。
女生愛言情和男生愛看球一樣,是一種基于性別的性格特征。我喜歡的網絡小說描述情感充沛,文筆優美,常常令人欲罷不能。口水文既沒有審美情趣,也沒有情感享受。
但是,當我成為一位文字工作者之后,我不再陷入小說描述的故事情感里不能自拔。當我進行了相當時間的文字輸出后,慢慢地我具備了一種局外意識。
文字輸出使我看到自己文筆的局限和故事架構描述的缺陷。再看網絡小說,我開始思考小說的情節布局和文字敘述為什么會吸引到我。
寫作,使我面對小說,不再像觀眾享受情感大劇那樣癡迷,輸出使我由一個沉醉于網絡小說的迷妹子上升到一個研究者。我不僅享受“其然”也在考慮“其所以然”。
由此我在2018的休閑時間里布局:口水文不看,情節拖沓者不看,文筆差不看。優秀的文可以看多遍。
最后,補充一句,在后續的文章里我會思考、總結和羅列一些我在生活、學習、工作等人生各個方面應該遵循的原則。凡是真正個性的東西一定有其代表性和普適性。
文章寫到最后,我看了下時間,行文總時長:1.5小時。這是我寫作里程很少見的快速度。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地表達完自己的想法。這是一個進步。
經常聽人說快速度不如高質量。我個人的親身體會是,一定要在有限的時間里做出好的東西。同樣的東西出來,別人花2小時,你花4小時,你的效率就打對折了。這是一個密度和勢能的概念。只有保證了效率,你才能在你的坡道上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