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制的房子立在我眼前的時候,我徹底相信,原來這世上還真有隱居的人。所謂的淡泊名利與這雅靜的閣房讓我的心靈受到沖擊,秋天的寒也被這小屋的暖所阻隔。
房子的四周都是用木板架著,上面布滿了釘子,牢牢地穩固在木屋上。左右兩邊爬滿了藤條,不過有些葉子已經枯萎。我之所以能看到升起的白煙,是因為木屋的構造上面,有一個方形的煙筒。
我小心挪步而上,腳下是用木板搭起的臺階,上面布滿了綠色的青苔,如不小心,就有可能滑倒,不過在中間的位置,有明顯的暗黑色,可以看出,木屋主人經常會外出而過。
登上臺階,一片開闊,在我的左右,是一條長線形的土堆,土堆上面,種滿了各種顏色的野花。我移步到門前,木門半掩著,我聽到屋子里面有響聲,就輕扣了幾聲木門。
“有主人在嗎?我路過這里,想進來歇息一下。”
我說完之后,就在心里反復想著會是什么樣的人住在此地。我話音剛落。先是聽到幾聲咳聲,然后是腳步聲,漸漸近了。
“快進來,外面天寒,家中有火,可以取暖。”只見一位白發的老人而出,身披著黑色的大衣,大衣里面,是一件灰色的毛衣。他臉上已布滿皺紋,不過,眼神中還帶著細細的笑意,佝僂著身子來到我的面前。
我上前攙扶,他向我微笑,并表示感謝。進門后,木屋的內部由于所放東西不多,更為寬闊。屋內只有幾個家具,桌子和凳子都是木頭所制,板凳有趣,全是用粗壯的樹木鋸成的墩子,因為有些年頭,上面已被磨的光滑。
老人引我到火旁坐下,鐵盆里堆滿了木頭,燃著的火焰發出“滋,滋”的響聲。黃色的火在上方被稀釋成青色,我靠近了些,火苗頓時轉向一旁。老人拿出一支木棍抖了抖木柴,然后又站起來轉身給我倒熱水。
我起身接過老人手中倒滿熱水的竹杯,心中泛起滿滿的暖意,在這深林處,能找到人家已屬不易,更何況還是一位善良的老人。我舉著竹杯,向老人道謝過后,便開始飲用,水中帶著竹子清淡的香味,回味無窮。
杯子是用竹子所做,我問老人,為什么要用竹子來制作水杯。老人看我喝完,又給我倒滿水,然后就講起竹杯的事來。
“這林里,別的東西不多,植物卻多。以前,我外出的時候遇到竹子,看到有節,就隨手砍了幾株,再把竹節用刀子削開,盛滿水,無論在家還是外出,隨處都可以燒水喝。”
對于自然,我們在取用中了解它們的意義,老人用實踐,積極地活出人生智慧。一棵竹子成了老人的生活所需,彼此存在著,又陪伴著。
又和老人聊了一會,夜色開始黑沉,老人便走到一個柜子前,開始翻弄著,從里面拿出鋪墊給我鋪在床上,又抱來一個被子,我那一刻觸摸到好久不見的溫暖。在寒冷的秋,我的野外游行也有了一個可以安心入睡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