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帶來的這本書是《少做一點不會死》原著是《The power of less》,有的譯本是《少的力量》,講的是越簡單越厲害的工作生活雙贏法則。作者是美國人里奧巴伯塔,他是世界頂尖的高效專家,以自己親身的經歷,自創出簡單生活的小步驟。例如如何收發電子郵件,上網,減肥,運動,文件歸檔,環境整理等日常生活工作瑣事,他都以自身為例給出了簡單高效執行的執行方法。
R:
《少即是多》(少做一點不會死)
I:
那么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套工具是怎么樣發揮作用的呢?首先,選擇一種習慣。記住,每個月只選一種。這點很關鍵。因為同時養成很多習慣的成功率很低,可能是零。其次,寫下你的計劃。這里的要點是每天的目標簡單明確可量化,例如跑步,如果只寫跑步就太模糊了,剛開始定的目標可以是每天早上跑800米,或者晚上慢跑10分鐘。目標越容易實現,能夠堅持的概率越大。第三是公開你的目標,比如告訴家人朋友,發在朋友圈。第四是每天匯報進度,告訴大家你今天是否實現了目標。三四這2點都是為了獲取監督和鼓勵,提高成功率,這個鼓勵也可以是反向的,比如今天沒完成目標就給大家發紅包。第五是慶祝新習慣養成。完成后可以給自己一個獎勵,買一個新的禮物,一個向往已久的旅行。舉個我自己的例子。最近我特別關注自我管理能力,我想挑戰一個新習慣每天寫總結計劃,我的計劃是早上8點之前寫好當天計劃,晚上睡覺前寫總結。為了讓每天的目標更容易執行我只寫3件最重要的事,簡單明確。為了讓自己更好的堅持,我加入了一個“日計劃訓練營”,公開每天的目標,按時在訓練營打卡匯報進度。如果我能很完美的堅持30天,養成這個新習慣,我給自己的獎勵是去買那件心儀已久的羊絨大衣。
A1:我想大家都有過一些經歷,比如想堅持讀書,堅持運動,堅持寫作。那么在有這些想法的時候你通常是怎么做的呢?你的做法是否有效?你是否達成了自己的目標?
我的運動習慣失敗養成計劃:
上個月初,我就制定了運動習慣養成計劃,要求自己每天都要萬步走或者橢圓機運動(沒有根據SMART原則進行量化,目標比較模糊,也沒有具體的觸發點),使用表格制定了每日打卡的機制,但這些行動都是默默的在自己進行,并沒有公開目標,在心里也默默的許愿了完成習慣的獎勵。 30多天中,只有前幾天在手機任務不斷提醒的情況下進行了鍛煉,后面就有一搭沒一搭啦。回頭看整個習慣的養成過程可以說是完全失敗啦,這個習慣并沒有養成。
A2:選一個對你生活影響比較大的習慣,或者最近那你最想養成哪種好的習慣?請根據剛才我們分享的片段中的5個步驟來寫一下你在未來一個月的規劃。
繼續對運動習慣進行死磕。而且也要根據笑來老師的建議,要挖掘剛需,運動習慣的剛需就是我需要一個好身體,目前身體的體重和脂肪率都偏高,如果不通過運動來控制的話,年紀越來越大,身體狀況會越來越多。
我的計劃是早上5點半起床喝水后,用mini橢圓機運動20分鐘,如果早上沒做成就在中午午飯前啟動橢圓機20分鐘。為了讓每天的目標更容易執行我只關注這一件事,簡單明確。為了讓自己更好的堅持,在朋友圈公開這個目標,并每天按時在朋友圈打卡匯報進度。如果我能很完美的堅持30天,養成這個新習慣,我就給自己一個獎勵--去報一門我一直很想上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