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回鄉(xiāng),輾轉(zhuǎn)幾次回坐上了回家的鄉(xiāng)際公交車,公交車的售票員和一位乘客在閑聊。
售票員是位40歲左右的婦女,說話聲音很大,我聽到了她說的一句話:“人這一生有多大成就,多大財力,在出生的時候上天就已經(jīng)給你安排好了。”
其實這種說法就是“認命”,我相信人的命運確實有客觀因素,人的出身很大程度可以決定命運。
但是有學者研究得出過這樣的結論:能否有毅力堅持學習也是基因問題。說白了就是不僅僅是學習能力,就連你愿不愿意學習的態(tài)度也不是因為你太懶,而是因為基因決定的……
我對這種說法至今持有懷疑的態(tài)度。
學習能力是基因決定的無可厚非,聰明的人學習能力強。但是“學習的態(tài)度也是基因決定的”這種說法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懶惰和玩物喪志,或許是因為我們擁有自由的原因。
我認識一個人,出身農(nóng)家,學習能力也不強,在父母的傾力支持下考取了一個專科學校,吃喝玩樂了三年畢業(yè)后,又在父母的傾力支持下找到了一份并不體面的工作,拿著可憐的工資,在工作中稍微掌握了一項本領后,趁著年輕游走了幾個城市,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在父母的傾力幫助下買了一套邊遠的房子,娶妻生子過上了城市生活。一直沿用著自己剛畢業(yè)時掌握的本領,慢慢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處于被社會淘汰的邊緣。一直想從點學到面,一直學不下去。這種“學不下去”是基因決定的嗎?其實我感覺他是因為自由而太懶了。
懶惰不應該是基因決定的,懶惰是一種習慣,因為環(huán)境和性格養(yǎng)成,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環(huán)境是主要因素。
有的人學習能力確實非常差,但是也成功了。舉個例子,許三多,進入步兵之王的部隊,在大多數(shù)人來看他是成功的。為什么學習能力差也成功了?因為勤,因為不怕笑話。草原五班里五個兵其中四個受到了環(huán)境的影響,而許三多因為自己的性格因素戰(zhàn)勝了懶惰,“好好活就是做很多很多有意義的事”是他的座右銘,他也嚴格恪守了這個座右銘。再說許三多的第二個班長老馬,他在其他班是模范班長,在草原五班因為“團結”而被同化,就是因為環(huán)境因素敗給了懶惰。
還有一個例子,虹橋一姐,學習能力強嗎?不見得,為什么成了名人(不論你是否瞧得起,但是她確實以自己能夠做到的方式出名了)?因為不怕笑話,因為勤,見到明星她就去合影,她就是要追星,所有人可以笑話她,可以鄙視她,她不在意,因為這些笑話和鄙視都不能阻止她堅持做她認為有意義的事。
還有一個大家常見的例子,一個人減肥很久沒效果,去參加一個月的軍訓,被黑臉教官教上一個月,瘦了下來……減肥沒效果的人,都是因為擁有自由,用懶惰把自己慣的不會減肥了。
所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勤治不了拙,但是勤能補拙。在自由的時候,勤勞是通過毅力才能彰顯力量的,能者獨善其身,拙著堅守信念,可以說大多數(shù)人沒有這種毅力。在人失去自由的時候,勤勞更容易發(fā)揮力量,當然這種失去自由不是讓大家以身試法,我只是想說,如果不能嚴格要求自己,就去尋找一個可以嚴格要求自己的地方,一個可以嚴格要求自己的人,在擁有的基因的基礎上,發(fā)揮最大人生的力量,去精彩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