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話題源于Rita的一句話,“無論是外在的認可,還是內在的認可,首先還是來源于自己的認可。自己先爽,才能愉悅他人。”
我是個從來不會為自己點贊的人,不論是朋友圈還是公眾號,只嘗試過這個功能后就再也不會對自己進行認可。
她的這句話讓我突然也想給自己的每一篇文章點一個贊,至少,我堅持寫了。我應該為我的堅持點贊,不為取悅他人,只為取悅自己。
我以前很不理解這樣的行為,自己還為自己點贊?是空虛寂寞冷嗎?現在才感覺到,這是一種自我認可。自己做的事情,如果自己都不滿意,讓別人如何為你喝彩?
關于點贊這件事,讓我聯想到其他兩件事。
第一件:前幾天在簡書上發了一篇文章,關于教育孩子的,說實話,這篇文章我并沒有走心,只是大概列舉一下這兩年對孩子的付出。沒想到第二天一早打開簡書,56個喜歡,嚇我一跳,原來被推薦至首頁,還有一些評論。我突然有點慌張了,因為這篇文章我自己寫的并不好,結果被那么多人喜歡,我有點對不起讀者的感覺。
第二件:Rita連續15天日更,她的每篇文章我都很仔細閱讀,感覺出她的用心,而我也堅持了60多天日更,可是我不敢將它擺放到朋友圈,第一我對自己的內容并不滿意,雖然有時很走心,可是大部分時間我對自己的文筆很不滿意,因為只是一些碎碎念。第二我是害怕暴露在熟人面前,我不想讓他人走進我的內心世界,我太禁錮自己的思想,認為在工廠里寫作是一件不光榮的事情。所以我不愿對外表露。
這兩件事對我觸動都較深,讓我又一次反思自己為什么要寫作。
說實話,起先我寫作的目的其實不純,看到那么多人靠寫作掙錢,我也想,可是慢慢我才發現,他們的成功都是靠著背后好幾年默默的付出才寫出優秀文章,想一步登天,根本不可能。當我不再這么想,我寫作的目的單純了下來,先寫兩年再說。
首先,我是為了記錄生活。記得從小學起,就要求每天寫日記,這個習慣堅持到高中就放棄了,而我在有了孩子后,突然又重新有了寫日記的念頭,一方面是為了記錄一些孩子的生活,一方面也記錄自己的生活中的感悟與錯誤,不斷反思,才能更好的成長。
其次,我是為了訓練羅輯思維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我們一天接受太多的信息,自從開始寫作,我就不得不區分哪些事物對我有利,哪些需要我舍棄。我開始發現觀點并去辨別,讓我養成了遇事思考的習慣,其實很多篇文章都是因為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事情,進行反思后發現了自己的不足與需要改進的地方,也逐漸達到了我寫作的目的。寫作是一件梳理自己思考過程最好的方法,修改文章也是,每讀一次文章,就能對思維混亂的地方重新梳理一遍,有些思考不深的問題,最后也逼迫我想到解決辦法。
最后,我才是為了分享。一些生活經驗寫出來想和大家分享,幫助他人減少一些犯錯的機會。也希望自己的成長過程幫助到他人。
從寫作的目的來說,目前我大部分的重點都是為了自我提升,而不是取悅他人。可是當有了觀眾后,我卻有些猶豫自己寫作的目的,想要為了取悅讀者。
記得《被討厭的勇氣》中說,“所有人際關系中的紛爭,差不多都是因為一腳踩進人家的課題,或是自己的課題遭到干涉所引起的。因此我們必須站在“這事誰的課題?”的觀點,將自己和他人的課題切割開來。”《遇見未知的自己》中也說“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
我總是害怕自己的一些行為會讓他人不喜歡,或者說三道四,所以總是放不開,我太在意別人的眼光,分不清自己的課題和他人的課題,過多的關注別人,而很少關注自己的感受。比如說我寫文章這件事,當有人評論說寫的不好的時候,我就會很在意,是不是自己哪里做的不好,卻沒有想起自己寫作其實是為了提升自己。再比如說點贊這件事,我也在意別人是否給我點贊,卻沒有想過自己先對自己點贊。
寫到這里,我突然覺得,有利益關系時才需要取悅他人,其實我根本不用在意別人對我文章的評價,因為我自己的課題是提升自己,我也根本不用在乎別人是否給我點贊,因為我自己的課題是自己對自己的堅持點贊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