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在宿舍做飯,有公認兩大好處:可以吃得健康些和便宜。
自己動手之后發現,對比外賣和普通的食堂飯菜,健康是健康,但不一定便宜——花錢少花時間多。多花錢可以買到既健康又美味的三餐。但自己在宿舍做飯,如果想吃得健康,那么能做出來的東西多半不好吃。我之所以用“東西”代替“飯菜”,是因為你真的很難把清湯掛面和水煮菠菜的搭配跟飯菜聯系在一起。“飯菜”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再不濟,也要有醬油味、咸味和辣味。“一咸三分味,一辣到十成”。對于粗糙的舌頭,不辣不咸,什么東西?
在宿舍做出七分健康的早餐是完全沒問題的。據丁香醫生推薦,一份十分健康的完美早餐應該包含四個部分:
1、谷薯類。粗細參半,如饅頭、面包、玉米、雜糧粥等,避免油炸類主食。
2、肉蛋類。它們既含有優質蛋白,也能增加飽腹感,讓你不至于11點就感覺到肚子餓。(吃上這樣一份九分健康的早餐還有一個重要的前提是:早起)
3、奶制品。牛奶、奶粉、酸奶都是不錯的選擇。
4、蔬果類。富含膳食纖維和維生素,特別是深綠色的蔬菜水果營養更豐富。
一份合格的健康早餐可以去掉蔬果類。喝果汁不僅不能代替蔬果,而且不健康。用果汁(鮮榨也不行)代替牛奶會使早餐從七分降至五分。
在宿舍做出這樣一份七分的健康早餐,我用到煎盤、雞蛋、全麥面包片、脫脂牛奶。電鍋大火加熱煎盤、滴油(因為是不粘鍋底所以只需少量油。不要油也可以,就是煎出來的雞蛋干)、磕蛋、讓蛋黃和蛋清鋪滿鍋底、翻面,出鍋煎面包片時可以適量放一些油。還可以把剛剛煎好的雞蛋蓋上去,保溫又增香。兩片面包片只需各煎一面,就可達到外焦里嫩、麥香四溢的效果。兩片全麥面包夾一個煎蛋,好吃到會讓你忘記喝牛奶。這份早餐從做到吃光不超過半小時。
在宿舍做健康的午餐,由于烹飪方式的單一,難度系數與時間成本急速上升。為了簡便,主食只好選擇掛面,蔬菜只好選擇菠菜、白菜、上海青、高山菜等便于處理的綠葉菜。(生菜幾乎毫無營養可言,枉為蔬菜)對于番茄,我會先水煮去皮然后搗碎,淋在面上。對于黃瓜,直接生吃吧。剛開始煮面時,我經常煮出一鍋“噩夢”出來——吃飯從一件補充意志力的事反而變成考驗意志力的事。扔掉一款煮的時候總是黏連的掛面的所有存貨后,氣得我準備要把主食直接換成煮玉米、熬土豆和燉紅薯。冷靜下來之后,我明白過來:我需要找到一種即使不加調料不就菜也好吃的面條。以面條為關鍵字在天貓和京東搜索之后,我又開始打起米飯的主意。不行,做米飯就更復雜了。
在宿舍做健康的晚餐,要么復制早餐,要么復制午餐。為了增加些許不同,你可以往面包片上抹花生醬和果醬。這個吃法無論早上吃還是晚上吃,精髓都在于面包片只煎一面。復制午餐的話,就換一下蔬菜吧。
高三時每天下午去吃三菜一飯一湯的快餐讓我養成了吃飯只是為了充饑的思維惡習。對于“會做飯的男人更具魅力”的迷信偶爾會浮現出來,充當救世主的角色,鼓動我去買了我人生中第一部菜譜和那些回來就一定會被做成黑暗料理的食材。絕望之后,我信從了“為了效率不如直接去買現成的”那一套。這時候,和菜頭又站了出來。他讓我明白,做飯跟是一種回歸生活的方式。心靈和身體總有一個要得到靜養。
我需要的不是一種即使不加調料不就菜也好吃的面條,而是需要提醒自己:
對心高氣傲的年輕人來說,目標堅定,追求永恒真理的行為有著毋庸置疑的的魅力。然而,一個人若是失去了享受世俗樂趣的能力,他也許會將自己置于毫無必要的危險境地。……人必須準備好為簡單的快樂而戰,要抵御優雅、效率和形形色色迷人的誘惑,保護這種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