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昭,你在哪里?請跟我聯系。
張小昭,22歲左右,皮膚偏黃,身材偏瘦小,操著一口并不標準的普通話。可這些印象也僅僅是我十年前她留給我的,說不定現在的她成為大美女,也不一定。
我費了很大的勁才想起她的名字。明明這個名字的主人僅僅在我的生命中出現才一年,卻讓我用十年的時間去懷念,真的忒不公平了。
第一次相遇的場景,我至今還記得。
那是一個陽光很明媚的午后,放學的途中,我瀟灑地踩著腳踏車往家奔。她扯著嗓子,喊著我的名字,裂開潔白的牙齒朝我揮手。
可我回頭望她,卻發現完全不認識這個呼喚我名字的人,猜想也許是同班同學。
那會兒的我,剛剛從另一個地方轉學。不一樣的城市,不一樣的學校,不一樣的圈子,讓我有點措手不及。記得我的班長說過,“我對你的第一印象啊,就感覺你好兇。”
這是什么怪評價。我只是很害怕新環境而已,怕你們欺負新同學(我)。所以轉學后很久很久,我都沒要交上朋友。而這個在大街上望著我騎單車飛奔而過的女同學,當著這么多人的面呼喚一個陌生的我的名字,能不讓我印象深刻嗎?
那時候,我只朝她點點頭,就留下匆忙的身影跑了,有點落荒而逃的意思。
第二天,她在班上找到我(那會兒我也認不出到底是誰呼喚的我),給我介紹自己。
“我們回家的方向是一樣的,以后一起回家吧?”
她瞇著笑顏看著我,兩頰的小雀斑在我眼里閃爍。
從此之后,我這個外地來的新同學也有了伴兒。她跟我說,“我以前的名字跟你一樣,后面才改成了張小昭,但家人都叫我張小刀。”
這個叫張小刀的女孩,就這樣輕而易舉地出現在我的新生活里,不帶任何商量的。
我一直在想,為什么她要主動跟我做朋友。也許她跟我一樣,也是外地來的,找不到歸屬感,就干脆找個有歸屬感的伴兒也好吧。
對她的記憶,隨著時間的流逝也越來越少。
當時的她,跟我同在初二2班。她總是穿著姐姐的舊衣服,款式老舊,顏色稍有些褪色。盡管她也很介意自己的著裝,但卻也努力偽裝自己很喜歡。總是扎著高高的馬尾辮,不論走到哪里,都能看到那條甩得高高的發尾。
她曾住在我家附近,所以我們經常一起上下學。因為我有自行車,她沒有,她就成了我的“單車戀人”。早上我會扯著大嗓子在大道上沖著那一排黑乎乎擁擠的房子喊她的名字,她就會立馬背著書包跑下來。下午我還負責把她送回家。如果我是男生,肯定是最體貼的男朋友了。
我知道她有一個姐姐,一個弟弟和妹妹。真可謂是“上有老下有小”,所以她在家的地位就很不一般,往往是最被忽略的一個。從她手背上那道醒目的刀疤就能看出來她的家庭地位。
“呵呵,小時候一個人出去收割青草,不小心被道割傷的。”她還笑得出來,十幾厘米的刀疤,讓人看得心都跟著滴血。
普遍小康家庭長大的孩子是完全不能想象她是怎么長大的,對,她就是典型的農村孩子。從小吃苦耐勞,做家務幫忙帶小孩,她生來就注定是家里的小幫手,而不是捧在手心的乖女兒。
可她總是很樂觀積極地面對生活。盡管學習成績不好,但還是會認真聽課做筆記。盡管家庭條件不充裕,卻也總是在同齡人在各處瘋玩的情況下,自己守在家做飯干活帶小孩。
也許,并不是每個人生下來就備受關注和寵愛;
也許,并不是每個人生下來就足夠幸運被呵護和幸福;
我再也聯系不到張小昭了,她在第二年便跟著家人搬家了。從此便沒有半點消息。這個折磨人的小妖精,卻讓我牽掛了整整十年。
張小昭,你過得還好嗎?
你的弟弟妹妹是不是都長大了?你再也不需要花時間和精力帶他們了?
你是不是堅持讀完初中、高中,還有幸考上大學?
你是不是都有喜歡的人,或者已經成家生小孩了?
你是不是過得比從前開心和幸福?
張小昭,我希望你過得好。
我希望你能夠得到爸媽的關注和疼愛;
我希望你能夠堅持自己的喜好做自己;
我希望你能夠獨立、自信和優秀。
我也相信你一定會比我想象得還要好。
你還是我眼中那個坐在后座傻笑的女同學,
你還是我眼中那個愛笑愛鬧的女孩子,
你還是我眼中那個最懂事聽話的乖小孩,
你還是我眼中那個最讓人心疼的笨小孩……
我想念張小昭,想念那段無憂無慮的時光,想念那個懂事到讓人心疼的笨小孩。
我相信,我們身邊至少會有一個這樣的人。
他們,也許家境貧困,卻樂觀上進。
他們,也許生活窘迫,卻熱愛生活。
我相信,曾受過的苦難都會幻化成最美的太陽,照亮我們未來的路。
我相信,那些最能吃苦、上進、努力地孩子,能夠擺脫困境走向更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