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于小時候的我,是最開心的。除夕這天,和姐姐貼好家里所有的對聯,每個家地都掃好幾遍,桌子擦了一遍又一遍,即使小手凍的紅紅的也是高興的。在干完媽媽交代的所有活以后,就開始迫不及待的翻出新衣服來,整齊的疊放在枕頭邊,想象著明天一早就穿上新衣服的樣子,興奮之情是無法抑制的。
初一這天,程序是很多的,媽媽會先起床開門,響一個開門炮后,我們才會起床。接著刷牙洗臉梳頭,水是不能滴到地上的,媽媽說不然在一年中收糧食的時候會下大雨,雖然很不信,但是小時候媽媽的話是不能違背的。
接下來就是媽媽認為的最重要時刻了,敬老爺是我們家初一最大的事了,每個人都要漱口,然后開始磕頭,家里磕了院子里磕,不能亂了次序。
這些事情都做完,媽媽才會開始準備早飯,飯好了后又會到鄰居們家一家一碗的送飯,當然我們也會收到鄰居們換回來的飯,送飯結束后我們才開始吃飯。反正一早上是很忙的,但還是單純的覺得很快樂。
記憶中,過年爸媽是不會給壓歲錢的,只有初二開始走親戚時才會開始掙壓歲錢。那時親戚們給的都不多,最多的也就10塊,可還是會很高興跟媽媽數一遍后上交,然后在本子上記上一筆,遇到小伙伴們都會比一比誰掙的多。也會事先盤算誰會給多少,如果預想的那個人沒有給,或者給的少,都會失望一陣子;或者誰給的多,都會跟誰在心底里親近一步。
小時候的年,味道濃濃的,年就是媽媽除夕夜的守歲面,過年的新衣服,新年的餃子,掙到的壓歲錢。年飯不管好壞,衣服不管貴賤,壓歲錢不管多少,只要有這些,就是快樂的,沒有更高的欲望。
慢慢的,長大了,畢業了,工作了,結婚了,我不再期待過年,過年,于我不再是單純的快樂。
我早就從小時候的被給予,變成要給予。我要孝敬老人,要給她們添過年的衣物,要爭羅過年的吃喝用度,要準備給親戚們的拜年禮,要準備給孩子們的壓歲錢。過年,于我是成年人應要完成的責任,更俗一點,是一筆數目不小的開支。
我甚至討厭過年,它在提醒我,你又長大一歲了,你這一年沒有任何積蓄,你這一年毫無成就,你這一年對媽媽沒有任何付出;你正在喪失自己曾今的追求,你正在消耗完你微存的價值,你正在要被社會淘汰。是的,你必須要做出改變了。
可是,我竟不知要如何改變。畢竟人是有惰性的,在度過了幾年碌碌無為,不高不低的生活后,就更難改變了。沒有勇氣,沒有本錢再去拼,去奮斗,去爭取。再談曾今的志向,都覺得羞愧,而再談要去實現曾今的理想,自己都覺得是在講笑話。我不想給自己找借口,事實就是自己放棄了自己。
但是,我知道,我還是要改變,哪怕一點點。
改變,就從現在開始。
健身,不是為了減肥,是要讓自己更有力量,有了健康才能照顧家人,才能談事業進步。讀書,充實自己,給孩子做榜樣,培養從小閱讀的習慣。學習,不斷充電,持續豐富自己,積攢機會。開源,尋找渠道增加收入。
我相信,有一點點的改變與進步,心情就會不一樣。不用再害怕過年,不用再害怕碌碌無為,不用再害怕掉隊,不用再害怕一切未知的風險。終有一天,我會覺得自己活的坦然舒心,驕傲的說自己每一天都沒有浪費。
我,相信美好會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