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盞燈, 一片昏黃; 一簡書, 一杯淡茶。 守著那一份淡定, 品讀屬于自己的寂寞。
我們并不能選擇出生的地方,因此我們所出生的地方以及生活方式算是父母親天生給予我們最大的恩賜之一吧。前篇文章說到我出生 在江南魚米之鄉,村邊就有條小河,離村幾里路的地方就是當地最大的湖泊。可以說小時候生活在青山綠水間,那種生活環境是現在大城市的人及其向往的田園生活吧。
靠近山就有了野果靠近水就有了河鮮,想到的想不到的應有盡有,可以說小時候是生活在物質條件匱乏精神生活滿足胃里從來都不會空虛。即使現在到了大城市工作,到了想吃啥就能吃到啥的地方,年少時那種興奮勁卻是無法再次復制的。
跟老婆逛超市,看見超市冰箱里面五花大綁的都是陽澄湖大閘蟹,個頭很大但是價格不菲。金秋十月,又到了吃螃蟹的季節,雖說一年四季皆有蟹吃,但是秋天才是吃蟹的最好季節。話說秋風起,蟹腳癢;菊花開,聞蟹來,每年9至10月正是螃蟹黃多油滿之時,所以有食家言“秋天以吃螃蟹為最隆重之事”。然而留存關于吃螃蟹最深的記憶卻不在秋天。
記得有幾年,是上小學的時候,那時候的小溪不像現在都被污染了,都是清澈見底的,河底也沒有爛泥都是圓滾滾的鵝卵石,踩上去滑溜溜的還有石頭相互摩擦發出的咯吱咯吱的聲音。暮春夏初時節,就是剛剛脫了長袖衣服天氣微微熱的時候,要知道被一個冬天囚禁在屋子里面穿的厚實令人無法動彈突然脫了外套換上輕便的衣服是多么愉快自由的感覺。
說實話我也不知道是哪里學來的本領,我竟會從螃蟹洞里掏螃蟹。我的父母都是教師,在同學們眼里我應該是個“柔弱書生”靦腆內向才對,當他們親眼圍觀了我真真的從洞中掏出個大螃蟹而且手沒有被夾整個過程的時候,這不就的變成了我的一項可以炫耀的技能。周六日天氣很好的時候,總會有人約我一起出去掏螃蟹要跟我學習,掏出的螃蟹當做寵物養,比誰爬的快比誰的力氣大。
有一次,我在電視上面看見有種食物叫“叫花雞”,是把加工好的雞用泥土和荷葉包裹起來,放在里面燒。要知道剛剛改革開放那會兒,一年也吃不上幾次雞,看的我口水直流啊!突然靈機一動,為啥螃蟹不能烤著吃呢?叫上幾個伙伴,大家就開始準備家伙給自己加道菜。
有的帶有的帶鋤頭有的帶碗還有的跑到自家壇子里面偷了點自家做的黃豆醬來,就這么開工了。會掏螃蟹的幾個人就去掏,不會的就開始挖洞,準備荷葉跟柴火。初夏時節的荷葉已開出滿塘了,那時候的荷葉嫩而且清香撲鼻。一切準備就緒,就等螃蟹啦!
可是,突然發生了個狀況是大家預想不到了。因為螃蟹身體扁平呈橢圓形,它的洞也是類似的形狀,圓的洞是千萬不能去掏的,有可能里面有蛇,但是小時候不懂只是知道不掏圓的洞就成。誰知道有些扁的洞洞也是很危險的。我的手指一進洞里面,就覺得有東西一縮,軟軟的似乎還有舌頭再添我的手,頓時覺得不對勁就大叫起來,同行的伙伴們原來都圍著我看呢,看我這么大的反應,也四散逃開了,還有的站在水里面的一不小心就滑到坐在水里衣服都濕透了。那時候就怕爸爸媽媽罵,衣服濕透的伙伴們就擔心地坐在旁邊一臉的憂愁。結果證明洞里面真的是條蛇,但是幸運的是沒有毒我也沒被咬到手。
螃蟹準備的差不多了,隨便在水里洗洗就放在荷葉當中包起來,外面裹上泥,燃起火開始做“叫花蟹”啦!等待的時間過的尤其慢,大家索性脫了鞋在河灘上面玩耍摔跤,不一會就覺得好了,大家迫不及待地打開泥疙瘩,哇!一陣陣荷葉的清香撲鼻而來伴著河蟹的鮮香。大家你一塊我一塊和著黃豆醬,鮮香可口從來都沒有吃過這么鮮的東西,幸福感彌漫了整個下午整個周末整個人生!
我漸漸的長大了,家里生活條件也好了,生活資料也漸漸豐富起來。以后吃到的蟹都是別人養殖的蟹了,雖然味道應該差不多,美美的滋味甜甜的回憶卻是每次都會出現在腦海中的。
剛開始那會兒,吃的并不是現在超市里面買的都是那么大個的,而且都是缺胳膊少腿的,仔細問問其實這些并不影響蟹的口感,只是在捕撈過程中腿被網個折斷了賣相不好,所以很便宜。這樣的蟹就成了家里餐桌上多出來的一道美食,每當我國慶放假媽媽總是督促爸爸去買些回來。全家人一起坐在桌邊吃邊說邊笑,感覺十分甜蜜。現在老婆也喜歡吃,她吃的很開心,我就在旁邊坐著看著她吃也覺得很開心,她就是個“吃貨”,哈哈哈!!!
一道蟹,有很多吃法,文藝的那些大概是專門給文人準備的,吃出來的殼還可以拼成一個完整的蟹。他們有他們的生活情調。我卻覺得還是像小時候那樣吃有味道些,大家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亦或是跟自己最親的人一起吃,這超越了食物本身,揉入了濃濃的愛意,不經讓食物有了更加美好的味道!
2014-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