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算從星期一開始進行我的第下次21天計劃。經過兩次的21天計劃,我比以前更加了解自己了。
我更加認識當下的我自己:
我覺得我是一位思考者,而非一個行動家。比如從認識一件陌生的事物之初,我總會陷入沉思,思考做還是不做。
那評判做與不做的標準是什么呢?我會先思考這件事情的意義,對我自身的,還有對集體。
那思考這件事情意義的最終出發點又是什么呢?書上看過一個方法叫“以終為始”。我覺得我可以嘗試著開始思考我的墓志銘了,不然我覺得我對自己的觀點很不堅定。經常會因為別人的游說而改變自己的觀點。
那當我老去的那一天,希望別人怎么評價我呢?雖然我可以說我不在意別人對我的看法,只要自己內心富足即可,但是身為社會人,以人為鑒,給自己一個良性的反饋循環,而不至于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也是人生必修課。內心應該是一池活水,而不是一潭死水。
那我希望別人怎么評價我呢?我不能改變我的出身(父母的影響:遺傳、性格、階級、職業),但是我相信我的能動性,因為我可以通過后天去選擇我自己,我的內心,我的知識體系,我的影響圈,所以我希望我是一個主動的人。用一句話評價自己:我希望我是積極的,充滿正能量的,有所作為的,家庭幸福美滿的,遇事不慌不忙從容淡定的。但我知道一句話未免太過籠統,需要主次分明。
那怎么進行分類呢?以角色進行分類是一個不錯主意。對于現在的我而言,我知道身為公司的元老級員工,拿老板的薪水,我就應該在公司業務的推進上面盡我所能做的最好。在白天我會努力工作,完成組織下達的合理的任務,并且通過我對行業的了解,為公司獻計獻策,排憂解難。換句話說,我希望,當我離開公司的時候,我能夠贏得大家的尊重,讓大家覺得我是一個值得信任的人,一個值得一起共事的人,當離開之后,我值得團隊懷念的人,這也算是另一種墓志銘了吧。
身為元老級員工,團隊的同事,老板的下屬,我該如何做人做事呢?
首先,繼承和發揚當前公司的企業文化——扎根常州,一門深入,韜光養晦,按部就班。我知道我不能全身心的把自己的時間都用在工作上面,因此在這樣的一個創業企業里面,我不能成為一個部門的leader,既不想影響團隊的奮進心,也不想影響我人生的計劃。因此,安安心心的當一個快樂員工吧,態度積極向上,不說消極話語,與員工打成一片。當然,我覺得能做到這樣穩定狀態的基礎是內心要足夠強大,堅定自己的信念。
其次,追蹤公司業務發展狀態,并定時(每兩個星期)的給公司上層獻計獻策,既要做到形而上,讓所有人都能聽懂,也要做到形而下,讓建議落實到實處,有根有據。確定邏輯沒有問題后,堅定自己的觀點,并在一段時間內不斷宣傳重復,已達到意見統一,影響決策和行動。這是身為公司老員工應該有的責任和義務。
最后,在團隊員工面前,在堅持自己原則的基礎之上,多分享,多溝通,多交流,誠懇以待,虛心求教。我知道我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說話能力在團隊成員面前并不很好。因此,在面對團隊成員優秀的品質的時候,在我的內心深處不應該有嫉妒的意念,而應該是理解他,贊許他,學習他。最近調整自己生活作息,計劃自己想做的事情,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讓我更有效率的有更多時間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養成自己想要的習慣,變成自己想要變成的那個人,我相信我能夠用我的勤奮,去追趕優秀的你們,與你們并肩作戰,與你們共同奮斗,揚帆起航。
我相信,我會贏得團隊高才生們的信任和支持的,這條路,是一條真正改變自己性格的艱辛路。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