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
“我想要很燃的人生,奔跑,奔跑,永遠不要停!”
用寫作,找到你的落腳點
很多人經常問我,怎樣找到自己適合的寫作領域,那首先你要知道自己要什么?你想到達什么領域?才能談你“適合”什么?
就好像斑鳩在尋找每一次的落腳點時,它總會去試探,一次次的俯身緩沖,找到最好的落腳點。
比如你想每天堅持日更,那你需要泛閱讀更多的素材
比如你想做新媒體,那你是否了解這個領域最基礎的新媒體運營知識?
比如你想學廣告文案,那你知道如何寫出一份好的賣貨文案嗎?
在比如你想學會拆書稿,那先去看豆瓣的300篇書評吧!
我知道找到我們想要的東西很難很難,但是我想說一句,你如果不去找,只在舒適圈里待著,永遠都無法到達你想要的世界。
嗯,搖搖有沒有某個時刻,能量用完,不知道怎么寫東西的時刻?我想了想,還是有的,當我真的卡殼的時候,我會找好朋友聊天,找找靈感,我想拿到讀者簽約平臺作者的標簽,那我就會去拆解100篇他們的文章,用寫作不斷刷新記錄每天的所見所想,當你在每天的刻意練習里,你會逐漸對自己有一種新的認知,這認知便是寫作帶給你的質變魅力,你懂得自己適合什么?你也懂得自己需要學習什么。
人生就是這樣,適當的試錯,可以保持你不停尋找內心的能量,本身堅持就是一件,非常無趣的事,而一旦找到你的落腳點,你才有了繼續下去的方向。
寫作,就是讓你從中更快發現自己的落腳點。
用寫作完成每一個目標
有的時候,人總會把自己想的很厲害,設定n多個目標,但是其實大腦接收消息與處理,是非常單一的,它每次處理儲存信息,非常的簡單,一次只能簡單處理一件事。當我們處理不好的時候,就會堆積,形成拖延癥,最后這件事就不了了之。
我最近在申請讀者新媒體簽約作者,那我該如何運用寫作思維完成這個目標呢?
我為自己設定的框架就是這樣的:
第一,拆解100篇讀者新媒體的文章,學習他們行文規律;
第二,完成每次讀者新媒體布置的作業,別人用一個角度,我要找到不同的角度,持續優化
第三,積累記錄每天的新素材,以供新媒體寫作
學習與安排就這么簡單,一直朝著自己的目標迸發前行,這就是寫作教會我的框架思維。
一直堅持與不斷精進,在第28天,我和讀者新媒體簽約了!這就是寫作為我帶來的第二個躍遷。
在定目標的時候,真的不需要太難為自己,在還沒有變成一個可以同時處理很多事項的人,就慢慢來,一個一個小目標定,梳理出123,然后完成它。
前幾天小伙伴問我,我要掙稿費變現:
我說那你要寫什么類型?你了解什么平臺?你自己喜歡什么?不可以帶著這樣的目的去學習寫作,這樣是非常負能量的。我說你可以先考慮自己的文風>找2~3個平臺去試水>一邊完成寫稿>一邊將這個領域的書看完>并且記得及時輸出>同時運用復盤方法,找上100篇優秀文案進行拆解。
你看這樣定目標,是不是瞬間輕松很多,而且還能很開心的完成,這其實就是寫作中提到過的聯機思維與框架思維。
寫作路上,學會與自己對話
你的潛能是無限的,每件事和每次冒險,都是你的靈魂召來你自己身邊的。---《與神對話》
寫作路上適時與自己對話,可以更加容易找尋到你想要的東西,沒有什么是你不能成為的,沒有什么是你不能做的。沒有什么是你不能擁有的。你可以是、可以做、并可以擁有任何你能想象的東西。相信自己,具有無限的潛能。你并不事先選擇你將經歷的人生。不過,你可以選擇任何想要創造的任務、地點和事件――條件和情境、挑戰與障礙。在你的寫作路上,去做的事情,你的潛能是無限的。
當我對自我開始產生困惑,我會像陷入一場黑洞里,找不到方向。我會這樣去解決:
自審與冥想,我做這件事的目的?我要如何去解決?我要達到什么要求?會遇到什么問題?在此之前用冥想找到方向,我會用表格+文字梳理出來,并且寫上我的解決方法,然后可以得到的支持資源也會列出來,這樣在事情開始之前,我已經抓住了線頭,只要我跟著這條線走即可。在亂麻中取針,抽絲剝繭的一點點的自省,讓我最終到達彼岸。
你看這其實就是寫作給我帶來的清單式思考,一項項列舉,最后用秩序感打敗它。
進入心流寫作,我們都可以
米哈里曾在《生命的心流》里提到過:如果熱衷某件事,動機充足,就算需要經歷萬般荊棘,你也能輕而易舉達到全神貫注的境界。
而這種進入心流狀態的動機,就是追求獎勵的渴望。
這其實正是寫作里提到的,進入心流寫作的秘訣。
比如在我做一件事情之前,我會給自己設定某個獎勵動機,而每當我完成一件繁瑣且復雜的事情時,我都會適時獎勵自己,比如有次在工作上經歷連續一個多月雙11的加班與復盤之后,我圓滿的完成了工作,于是我選擇去澳洲凱恩斯蹦極,獎勵自己,當我從4000英尺的高空躍下云層的時候,整個身心與靈魂,從腳趾到頭部,似乎有種能量在牽扯我,我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有光一點一點的包圍了我,旋轉旋轉,眩暈到頂點的那一刻,雙眼緊閉,被一束光喚醒,原來那就是感受超越自己的力量的時刻,這是對自我的放逐也是對心流的探索。
而這束光,來自于寫作帶來的力量,它將激勵我走的更遠!
海深時見鯨;
林深時見鹿;
而我越過4000英尺的云層,終于看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