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這個世界我們總會面對很多各種各樣的焦慮,有自己的焦慮、有親人的焦慮、朋友的焦慮、陌生人的焦慮等等各種情況,諸于如此,我們似乎陷入了一種焦慮恐慌之中。
-病源體-
事實上焦慮有的時候不是我們本身意愿能夠控制的一種情感行為,更多的來自很多已經發生的情況。
【他們過不的夠好】
很多人對生活往往都不滿意,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家庭和生活,為了生存,那些在村里的大叔、大伯、阿姨、親戚朋友都背井離鄉到外地打工賺錢,為什么要這樣呢?因為他們過的不好,吃的不好,穿的也不好,盡管過的不好的同時,整天還被村里的鄰居說三道四的,這種情況下自然就發生了很多遠到他鄉生活的朋友。
被鄰居說三道四的那一刻,他們的自尊心會受到傷害,心情也會發生改變,平靜的內心就無法平復下來,焦慮自然而來。這是作為鄉下人最常見的一種輿論焦慮,不管你是活的再瀟灑,這種焦慮總會有一天讓你涌上心頭的。
村里的一位老人生病了,作為兒子,需要給老人治病啊,而治病就得花錢啊,但是哪有這么多錢啊?于是很焦慮。
【來自上司的焦慮】
盡管生活有很多的焦慮問題,但是工作上同樣如此,一份來自老板通告,如果這周完不成五個客戶的銷售業績,那么就要從本月工資里面扣除5%的收入,雖然比例很好,但是對于工作在前線的朋友們來說,他們也很焦慮啊。
【來自看不見的焦慮】
雖然這些焦慮是建立在痛苦的基礎上,但是事實上在大多數情況下,很多焦慮也是我們自己給予的,如果你生活在一個無憂無慮的世界里,你會覺得沒有焦慮嗎?
那么時間一長,你不會會覺得焦慮,更會覺得無聊。
這是無的生有。焦慮無處在。
—根源—
對于這樣那樣的生活,我們都想活的更好一些,生活的更舒服一些,但是總免不了焦慮的存在?
那么這倒底是為什么?
【假如沒有焦慮你會做什么?】
如果生活中沒有了焦慮,你會做什么呢?
如果生活中沒有了焦慮,大概的生活應該是這個樣子,你有了孩子、有家人、父母活的很健康、家庭很幸福,生活很溫暖,沒有人會向你追債,沒有老板會給你催單,更沒有老師向你布置很多的作業。這種生活大概只有在夢中才會遇到吧,如果真的有,那么我覺得這種生活應該會更容易垮掉吧,因為實在太脆弱了。
所以如果沒有完全沒有了焦慮的幸福生活那也只是短暫的美好。是我們值得珍惜的。
那么焦慮的根源是什么?
焦慮之會出現,那是因為世界的不平衡,而這種不平衡更多的是來自于外界,我們無法控制的,有了平衡,就有了壓力與痛苦,痛苦會讓人產生各種各樣的情緒,于是焦慮也就會迎面撲來。
這種不平衡可能是生活、生存、工作、情緒、心情、家庭、金錢等等。
但是焦慮真的不好嗎?
那也未必吧!
焦慮或許是是讓人成長的一種加速劑。
為什么?
安逸是我們每個人都向往的一種生活,在安逸的環境下往往我們是無法快速成長的,畢竟壓力實在是太小了,這種環境下的成長都禁不起刮風與下雨。
所以有些焦慮會讓事后的我們變的更加強大。
盡管有的時候的解會讓我們痛苦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