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娃的爹媽一定對《小豬佩奇》這部英國動畫片不陌生,甚至無意間成了忠實粉絲。我跟馬先生就是。伴著馬小寶成長學說話,她爹先后選擇了《貝瓦兒歌》與《小豬佩奇》兩部動畫片。
《貝瓦兒歌》是初級版,旋律經典,故事情節簡單,于是當2歲的馬小寶逐漸能背下很多貝瓦兒歌并自如說話之后,她又成了《小豬佩奇》的忠實粉。每天馬先生用鑰匙一轉門鎖,這丫頭即使正在吃咪咪,也能從床上蹦起來,吼,爸爸下班了,爸爸,我要看小豬佩奇!
那這個粉紅豬小妹是如何搞定閨女的?并使得陪娃看動畫片的我們也覺得興趣盎然?總結兩條,興許對國產動畫片也是個借鑒。
第一,真實瑣碎。
平心而論,小豬佩奇的制作算不上大手筆,不精致也不炫酷,人物形象極其簡單,你會發現沒有畫工的朋友都能輕松畫出里面的形象,幾筆就能勾勒出豬爸爸、豬媽媽、佩奇、喬治。故事沒有復雜的戲劇沖突,場景也沒有3D加立體,而就是這樣的真實,輕松俘獲了正在學說話的小朋友的心。因為他們就在我們身邊,就是我們平凡生活的縮影。
它的題材很瑣碎,也特別貼近生活,沒有高大上,沒有劇烈沖突。比如說吹口哨、喬治生病了、喬治的新玩具、露營、度假、游樂場、喬治上幼兒園、圣誕節等等,故事的瑣碎程度,堪稱爸媽的育兒日記,但是每一集都趣味無限,為啥呢,真誠。
第二,真誠走心。
簡單樸素是個優點,但必須與之搭檔的是真誠。雖然同樣是白開水的生活,為什么動畫片里講出來那么溫情?那么搞笑?因為動畫片編劇確實真誠,在寫故事上下了功夫。
舉幾個例子。有一集《吹口哨》,有人可能會問,這算神馬故事,沒有故事沖突也能寫出一集來?對,這就是本事。爸爸會吹口哨,佩奇聽到了好奇也要學習,但她不會,有一點失落,爸爸安慰她說,不要急,需要練習,你看我動耳朵練習了三年哦。
她又去找媽媽,媽媽雖然沒練習過,可還是會吹口哨,佩奇馬上安慰自己說,我不會是因為我太小了。
她走到院子里看見弟弟喬治,爭強好勝的她(注意哦我根據蛛絲馬跡推測佩奇應該是獅子座)馬上問喬治會不會吹口哨,喬治會吹,并且不經意間漏了一手,喬治還會動耳朵。(看來不是她找的理由,不是因為她太小了)
佩奇很失落,她回到屋里,跟媽媽說她很難過,媽媽問她要不要給她最好的朋友小羊蘇西打電話,對話是這樣的:
你好啊蘇西。
你好啊佩奇。
你會吹口哨嗎?
不會啊。
太好啦!(非常到位、非常真實的兒童心理)哦我是說很遺憾,不過這也很好,因為我也不會。
什么是吹口哨啊?
你把嘴撅起來,吹氣。
像這樣嗎?蘇西吹出了聲音。
佩奇聽到聲音,果斷掛了電話。一句多余的話都沒有。(獅子座自信受到了一萬點傷害,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那頭,小羊蘇西莫名其妙。佩奇,你在嗎?電話傳來嘟嘟音。
佩奇很難過,媽媽過來打岔,問她要不要舔碗,往日她跟弟弟都喜歡幫媽媽做蛋糕舔碗,今天卻沒有絲毫興致。她說去院子里走走。
爸爸在院子里干活兒。佩奇說爸爸我不會吹口哨,我永遠也學不會。(小孩子對于新事物的渴求以及自尊心受到了傷害)爸爸安慰她沒事的,總有一天你會的。
佩奇若無其事的跟爸爸一起干活兒,然后她就不經意的吹出了聲音。驚喜溢于言表。歡呼,跳躍。劇終。
如上述分析,佩奇作為一個小孩子的好奇、爭強好勝、失落、驚喜,刻畫的活靈活現。也有很強的代入感。因為它記錄的,就是童年的我們。
還有一集是游樂場。游樂場的管理員不是那么友好,譏諷豬爸爸搞不定一些項目。有一個是大錘子砸下來,把一個鈴鐺砸上去,與上面撞擊發出聲音。管理員又開始插科打諢,說你們不行。好強的豬媽媽(我推測,佩奇遺傳了媽媽女漢子的性格)說,你確定嗎?讓我來。
豬媽媽重重的一錘,那鈴鐺升到上面,上下來回反復的兜了很多圈,當當當響個不停,管理員大驚失色。看到這一刻,我被戳中笑點,一口水差點噴到電腦上。能透過細節看出人物性格,這就是真誠的動畫片,走心。
第三,傳遞正確的教育理念。
豬爸爸豬媽媽塑造的性格也很鮮明。豬爸爸是技術男,智商一流、情商不夠,愛面子,小虛榮,性格溫和又仗義,有一些路癡,經常看錯地圖,有一點小懶惰、丟三落四。(小豬佩奇一連很多次落掉她的泰迪,這個本事估計遺傳了爸爸)豬媽媽出身優渥,會拉小提琴,會法語,講生活情調,好勝逞強,是個賢內助,也是我們身邊的女漢子,平時在家里工作。
不過倆人的共同點就是對孩子很平等,講正確的教育方式。
兩個孩子同等對待,不偏袒哪一個。佩奇與弟弟玩球,弟弟接不住,讓爸爸抱著。佩奇說,媽媽你能抱著我嗎?媽媽說沒問題。不像很多家長說你都這么大了,你自己行。滿足了孩子的合理的虛榮心,會讓他們從小享受愛、理解愛、感知愛。
豬媽媽有一些潔癖,有一次埋怨豬爸爸把車弄臟,不過倆人并沒有吵架,而是帶著孩子一起擦洗,結果就要擦完,佩奇圖快,把一桶臟水潑了上去,大家都做了無用功,中國式家長很可能打罵孩子,但他們很歡樂,又重新開始擦。終于擦完,一家人坐車出動。遇到一個水坑,媽媽方向盤打慢了,小車又被濺了一身泥,佩奇笑話媽媽說,媽媽,這次可是你把車弄臟的哈。一家人溫馨歡笑。
媽媽給佩奇買了一雙新鞋子。紅色。佩奇愛極了她的鞋,吃飯、睡覺、洗澡的時候就是不脫。中國式家長估計早看不下去了,反思,我估計不會允許馬小寶這么作(zuo)的。但豬爸爸豬媽媽就這樣不管。那態度,不脫就穿吧。下了雨,大家都去外面跳泥坑。佩奇不舍得新鞋,也不想脫,就在屋里看著,但終究抵不過外面的歡笑,果斷換下紅鞋,穿上靴子加入跳泥坑。這就是最好的教育,讓孩子自己覺醒,而不是語言暴力與身體暴力讓她屈服。
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爸爸愛媽媽,夫妻恩愛。小豬佩奇也很好的傳遞了這個價值觀。
豬爸爸有一些懶散,閑下來就躺在椅子上看報紙。豬媽媽半抱怨的說,哦豬爸爸,天氣這么好,你又坐在這里。豬爸爸說,哦豬媽媽,你這話什么意思?我同樣被這段對話戳到笑點,活生生就是我跟馬先生的翻版。
豬媽媽說,花園里該割草了。于是豬爸爸行動(愛妻典范啊,不像多數慵懶的丈夫一樣死豬不怕開水燙),拿出割草機一看,已經生銹了,豬媽媽說,我打電話給豬爺爺(應該是豬姥爺),女婿的自尊心點燃,豬爸爸執意自己割草,說,不要打電話給豬爺爺,逞強弄了一圈,割草機散架了。后來豬爺爺來了,割草機所到之處,立馬搞定。
有一集,倆人一起收拾閣樓,翻出來一堆舊樂器。手風琴、小提琴。都是夫妻戀愛時期的家伙,豬爸爸拉手風琴、豬媽媽拉小提琴,佩奇大鼓,喬治吹號,憶往昔溫存,享受當下的天倫之樂,隔屏都能嗅到恩愛。
有一集,媽媽加班,用電腦工作,倆孩子非要坐媽媽腿上玩,結果佩奇亂摁,把電腦弄死機了,豬媽媽第一時間叫豬爸爸來救場。
倆人明確分工,密切合作,性格互補,從不吵架。插科打諢、談笑風生就把問題解決了。你忙工作我看孩子,你看孩子我做飯,你唱白臉我唱紅臉,能達成生活默契的夫妻才能養育性格好、能體會愛又能付出愛的寶貝。
第四,短小精悍不拖沓。
小豬佩奇的每一集故事都很短,約五分鐘,但故事敘事完整,有亮點有溫情,有細節有寓意,標志性的結尾一般是大家躺在地上大笑,要么是一起歡樂的跳泥坑,很有感染力,觀眾的感情被調動又不占用太長時間,清爽溫馨。
第五,配音精良。
感謝中國杰出的翻譯工作者與配音藝術家,里面的很多經典歌曲都被精妙翻譯成中文,信、達、雅,很多歌曲馬小寶都會唱,聽見后必定手舞足蹈,挑選的配音演員也都跟原作一樣的音色,非常貼近人物性格,堪稱精品。
最后,強烈推薦適齡小朋友都去看看,寶爸寶媽也可以一睹風采。雖然我并沒有收BBC一毛錢的推廣費。/(ㄒoㄒ)/
彩蛋:2歲半馬小寶從小豬佩奇里學到的。
姥姥:寶貝起床了。
馬小寶:姥姥,我首先要尿泡泡,然后要洗臉……(論首先的用法==)
媽媽下班,馬小寶沖過來。
媽媽生日快樂!(那天真心不是我生日,她從小豬佩奇里看到那集過生日,大家都很開心,就get了)
我說謝謝寶貝。
馬小寶:媽媽你要什么禮物啊?
馬小寶:姥姥給你一張卡。
姥姥:謝謝寶貝。這什么卡啊?
馬小寶:在這刷。買香蕉、蘋果、梨……
姥姥:里面多少錢啊?
馬小寶:2萬。。。。。。
姥姥:小心點,別摔著你哈。
馬小寶:沒事兒,姥姥,我小心翼翼的。(論小心翼翼的用法)
在超市,看見一個穿橙紅色衣服的小豬。
爸爸:這是小豬佩奇。
馬小寶:不對,她叫克洛伊。(佩奇的堂姐。誰說孩子這個階段是色盲,我們都沒記住的角色她自己記住了=。=)
媽媽給馬小寶買了一套小豬佩奇的書。
第一次拿出來看。媽媽指著喬治的新玩具問,這是誰?
馬小寶:這是kong min long。(發音含糊,我一瞬間以為她穿越了)
媽媽:不對,這是恐龍。
馬小寶:kong min long(一字一頓)
媽媽:不對,這是恐龍。。。。。。
晚上,爸爸打開電腦陪她看。
那一集,喬治的新玩具,那個樣子怪怪的恐龍果然不叫恐龍,叫空明龍。它唱歌時候是這樣的,空明龍,空明龍,聽聽空明龍的怒吼聲。。。。。。
同樣的,她還記住了小羊蘇西、小貓凱迪、小狗丹妮、小兔瑞貝卡、小兔理查德、大象艾德蒙、大象艾米麗、鸚鵡波利、小狐貍弗雷迪、小狼溫蒂、小烏龜小土豆、小魚金金、斑馬蘇怡、小馬佩德羅、棕熊醫生、堂姐克洛伊、小寶貝亞歷山大、雙胞胎羅西羅比……(論選擇什么教材培養孩子記憶力=。=)
Ps:小豬佩奇英文版目測也很不錯,詞語簡單,可以用來進行孩子的英語啟蒙。順道也練練我的口語。。。。。。(捂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