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不多說,先拋圖:
截圖大意為,我在刷抖音時看到了微信好友的原創視頻后,將其分享到我們所在的一個圈子群后。出現了眾人圍觀,創作者都刪了視頻... ...并且我還被懟了一頓... ...的現象。
因為熱愛抖音,所以我深入理了理這個問題,我發現這是一種邯鄲學步的做法。
現在不少的產品都基于關系鏈去做個性化推薦,這種基于好友的協同過濾算法其本質還是要與人性結合,否則容易出問題,那如何結合呢?需要我們將算法的場景映射到一種熟知的線下場景去理解是否符合人性規律,若符合則沒毛病。
比如:某O2O服務平臺,上面會寫著××好友消費過。這種算法的線下場景是,我最近想找個地方吃東西,于是去微信群里問好友有沒有什么推薦,于是好友推薦了某一家店給我,合情合理。
比如:某社交電商平臺,上面會寫著××好友買過。這種算法的線下場景是,我想買一個口紅,不知道哪個品牌好,于是找到美妝達人好友詢問情況,也合情合理。
比如:某游戲,上面會有顯示好友是否在線。這種算法的線下場景是,我想去打籃球/開黑,于是在班群里吼了一聲,有沒有下午一塊打籃球/開黑 的兄弟啊,于是有人應答了,同樣合情合理。
那為什么抖音學過來之后。會出現這種問題呢?
心理學中,人與人之間有四種空間距離:
1.親密距離
兩者可在15-44cm之內,可互相感受到對方的體溫、氣味和氣息,一般異性為情侶/夫妻,同性可為基友/閨蜜;
在人際交往中,一個不屬于這個親密距離圈子內的人隨意闖入這一空間,不管他用心如何,都是不禮貌的,會引起對方的反感;
2.個人距離
兩者可在44-122cm之間,任何朋友和熟人都可以自由的進入這個空間,熟人一般距離較近,陌生人較遠;
3.社交距離
兩者可在1.2-3.7m之間,一般在工作環境和社交聚會上,人們都保持這種程度的距離。
4.公眾距離
兩者可在3.7-7.6m之間,這是公開演說時演講者與聽眾保持的距離。
很明顯,我們無法從物理距離上判斷抖音的這種社交算法是否合理。
那我們舉該屬于該空間中的事例來印證一下。
比如:你一般對著哪種人撒嬌求抱抱?
一般來說是男女朋友/夫妻吧,閨蜜/基友吧。即親密距離中的人。
你一般會給哪些人表演一下,或者講個葷段子?
一般來說可以是男女朋友/夫妻、閨蜜/基友,也可以是在聚會上和熟人玩得很嗨一般的熟人/朋友。即既可以是親密距離中的人,也可以是個人距離中的人。
那么問題來了。
抖音里面的UGC一般都是什么內容?
有劇情演繹、撒嬌求抱抱、表演、還有開車的...?
而這些里面一部分是親密距離中才合適被放大的,一部分可以是個人距離中可以被放大的。而抖音將一部分親密空間中的內容推薦給了個人距離中的人。
也就是說我跑去對我關系一般的朋友/同學撒嬌求抱抱,結果被他嘲笑了一把。最后我為了避免更多的出糗,我只好請他吃飯讓他閉嘴了。而在抖音中就是我的內容被推薦給了一般的微信好友,然后他轉到了群里,我怕更多人看到于是刪了視頻,拒絕再次傳播。
所以這種算法出現不符合人性的Bug。
關于解決方案:
..想跟抖音的產品經理交流交流...
因為喜歡,所以反饋,希望抖音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