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月圓之夜,謹以此篇文字,寫給自己和那些為愛孤單的人。
又是一年中秋到,以為習慣了獨來獨往,又何來如此的落寞憂傷?寒月孤影,與這個團圓的節日形成了鮮明的反差,不由得讓人心生涼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月滿今宵,傷感的何止我一個,這也許就是孤獨之人才能深切體會的節日恐懼癥吧。
這樣一個團圓的佳節,于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和形單影只的男女,那種淡淡的失落和淺淺的感傷,似慘淡的月光彌漫在心田,一個不小心就晶瑩了雙眸。團圓,這個代表團聚圓滿的詞匯,讓世間多少缺憾和無奈,化作深情的遙望和滿心的期待,托清風明月,遙寄懷思。
那年中秋,當我第一次萌生出“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的傷懷,就已經必然,今生,一家三口相偎賞月的情景,只能是記憶中一個永恒的畫面。恍惚中,不曉究竟是弄丟了愛情,還是終究迷失了自我。
那年中秋,當我拒絕了一個單身漢的邀約,而選擇獨自舉杯邀明月,就已經注定,今生,要么遇到傾心相愛的人才會執手一生;要么,獨守著這份愛的信念孤獨終老。是的,那個人必須是我心甘情愿為之傾其所愛的人,我得對自己負責,也得對他人負責,更要對得起“愛情”這樣一個純美得纖塵不染的情懷。就算有一點將就,也是褻瀆愛情。哪怕有一絲勉強,都是害人害己。
而這個中秋,心里有一個人,讓我的節日恐懼癥多少有些緩解。他臨界于虛幻與真實之間,朦朧地清晰著。幻想愛情的時候,他圣潔而唯美,讓人禁不住心馳神往。面對真實的時候,他悠遠又深刻,讓人不由得朝思暮想。心里有一個人,就再也無法容納其他人。愛情正是因了執著,才有了天長地久的駐守。如果這樣愛就能亙古不變,我情愿今生獨守這一份寂靜,在每一個月圓之夜,和你天涯共賞一輪月,與你隔空對飲三千盞。赤誠之心,明月可鑒!
相守不是愛的終極,因愛而孤獨終老的,又何止他她。金岳霖獨其一生深愛林徽因,甚至在林已故多年,有一天金岳霖宴客,待眾客入席,金老說出了讓所有人為之動容的一句話:今天是徽因的生日!誰說愛沒有天荒地老,那個人若是在心里扎了根,生命之樹就能長成萬古,愛情之花便能開成雋永。
張愛玲在那年中秋的頭一天獨抱清高溘然長逝,她孤單的后半生,心里一定是有愛的。若不然,誰又能在沒有愛的世界里安然靜守。月灑西窗,那些過往的絲絲濃情,被淡淡的月光暈染開來,越發迷蒙而幽深。
斷臂維納斯之所以成為美的化身,正是因為她殘缺之美的獨特,教人永生難忘。若是有家的人都能相守,是否還會有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真切鄉愁;若是有緣人都能聚首,是否還會有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的深切感懷;若是有情人都能執手,是否還會有蘇軾“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的殷切期望?或許人生也是因了缺憾,才如此讓人意猶未盡。或許愛情也是因了遙遠,才這般令人流連忘返。
人間有味是清歡,縱然你不能給我熱烈擁吻的激情、不能給我攜手看夕陽的浪漫、不能給我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擁有,只要在有限的生命里,把這份長長的愛戀分發給歲月,把這份深深的思念攤派給光陰,讓細細的暖流,源源不斷匯入生命的河流,孤單地愛著你,也是安暖。安靜地想著你,便是感恩。
今天晴空萬里,家人團聚,親情的溫暖掩蓋了對你的思念。今夜皓月當空,倚窗望月,我想你想到哭了!愛上你,就沒有想過退路,孤魂野鬼的落魄我再也不想重復。倘若流浪才是生命無解的承受,我情愿凝望你灑脫的背影,獨自攬盡疼痛!愛情到了萬不得已,也可以一個人繼續。
今生,就讓我守望著你的幸福吧,因為,那也是我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