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放學回來才想起上學時約好了中午去接孩子,卻被自己情緒給打擾一點印象都沒有,孩子一回來自然有點情緒,就趕快真誠得連抱帶親帶道歉。很快孩子原諒了我得疏忽。
兒:我一直以為你很守約 所以一放學沒看見你 還以為你去楊阿姨那里等我了,就去哪里找你了,沒人。后來又以為你可能想給我個驚喜就又去奶站哪里找我了,想著你怕我沒吃早點,怕我餓壞了。又沒人。
我:媽媽對你得失望能身同感受,看來媽媽一直在你眼里是個守約得人啊!所以你完全沒想到媽媽會爽約,對不對?
兒:是得。
我:寶貝,咱們昨天今天寫好得數(shù)學作業(yè),怎么沒有交給老師呢?
兒:第一天,同學把我的卷子弄丟了,后來在地上發(fā)現(xiàn)了交給了老師,老師卻說我沒交。今天去的又有點晚,我去給老師交作業(yè),老師卻說她不會收我作業(yè)的。
我:是嗎,這是老師做的不對,我寶貝你做的很好,也受委屈了,媽媽聽了很難過,你覺得這種情況該怎么處理呢?經(jīng)過溝通顯然是暫時老師是很難改變的。
兒:嗯,每個人的性格都與他的成長經(jīng)歷有關 ,媽媽,我現(xiàn)在盡量做好我自己,不去要求老師改變,也不去在以老師評價,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我們把改變老師的力氣用在自己的身上豈不是更好?老師群里找你你就不用理會,單獨找你你就應著好了。
我:好的,媽媽覺得你的這個想法特別明智,一點都不傷害自己。
兒:我們也不能傷害老師,畢竟起因在我,起初我讓老師失望了,今天早上我又遲到了。
我:昨天上午爸爸說好去陪媽媽買東西 ,去中途又被爺爺喊回去抓藥,說好的休假又因為外地來的病人泡湯了。媽媽真的很生氣。
兒:媽媽,你怎么這么不明大理?一個病人從外地遠道而來奔著爺爺看病,你怎忍心他們白跑一趟,遇到爺爺和爸爸這樣有醫(yī)德的大夫不是病人和社會的福氣嗎?人要學會付出和奉獻。
我:是啊,我當時能想明白道理,但依然很生氣。可是后來我自己慢慢化解了自己的怨氣,站著爸爸的角度想問題,就理解了爸爸的難處。爸爸既是爸爸又是兒子還是丈夫與大夫,一人幾重身份,要做到面面俱到的確很為難。我們再不理解,爸爸豈不太難過了?
兒:是的,爸爸還有一重身份就是學生,學無止境!爸爸除過這些事情還要抓緊醫(yī)學學習,所以時間的確很緊張。
我:所以媽媽最后不但原諒了爸爸,還正面你表達了自己需要爸爸陪更多的是精神需求,如果實在忙,媽媽可以理解。這樣爸爸既不會覺得媽媽小氣嬌氣,一點事情都要靠他,又能感覺到他被需要,被需要的人總是有價值的是不是?
兒:是的,誰都想被別人需要看重。
我:所以爸爸趕在午飯前又回來了,吃完飯爸爸把媽媽送到商場又去了 門診,什么也沒耽誤。
兒:可是爸爸耽誤了午休時間。
我:嗯,是的。但相比開始兩個人生氣,這種處理方式是不是好了很多?
兒:那當然,你現(xiàn)在的修養(yǎng)相對以前提高了不少,但上升空間還很大,仍需要繼續(xù)努力。
我:嗯嗯,學無止境嘛!開始我對老師的做法也很有意見。可是通過跟爸爸事情的處理方式,媽媽能理解老師情緒的緊張焦慮,老師相對媽媽而言,要多面對那么多孩子和家長,壓力必定是很大的,所以要做到溫柔很難。
兒:是的,不過老師不光是要面對我們,還有同事教研組領導和校領導,這些事情也是老師的壓力來源,所以老師的確很辛苦,也很無奈。我們不能對老師要求太高。老師也是一個普通人。
我:是的,所以我們除了改變自己,絕對不能再要求老師。
兒:對 只有自己的改變是由自己掌控的,改變別人難于上青天。
我:你的感悟能力太強了,以后必定成為大人物。
兒:那當然,我以后要把中醫(yī)推出國門,讓世界上都好好享受中醫(yī)帶來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