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時比不上地利,地利比不上人和。(比如一座)方圓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圓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圍起來攻打它,卻不能取勝。采用四面包圍的方式攻城,必定有得天時之處,可是不能取勝,這是因為天時比不上地利啊。城墻并不是不高,護城河并不是不深,器裝備并不是不精良,糧食供給也并不是不充足,(但守城一 方還是)棄城而逃,這是因為地利比不上人和啊。所以說,使人民定居下來(而不遷到別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邊界,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震懾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銳利。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幫助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幫助他的人就少。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內外親屬都會背叛他:幫助他的人多到了極點,天下的人都會歸順他。憑著天下人都歸順的條件,去攻打那連親人都反對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戰則已,戰就一定能勝利。
2.《富貴不能淫》
景春說:“公孫行、張儀難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嗎?他們一發怒,諸侯就都害怕:他們安靜下來,天下便平安無事。”
孟子說:“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沒有學過禮嗎?男子成年舉行冠禮時,父親教導他;女兒出嫁時,母親教導她,送到門口,告誡她說:“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謹慎,不要違背你的丈夫!’以順從為常法,是婦女遵循的規則。住在天下最寬敞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禮’上,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路‘義’上。得志的時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時候獨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貴不能使他迷惑,貧賤不能使他動搖,威武不能使他屈服。這樣的人才稱得上大丈夫。”
3.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舜從田野中被起用,傅說從筑墻的泥水匠中被選拔,膠鬲自魚鹽販中被舉用,管夷吾從獄官手里獲釋被任用為相,孫叔敖從隱居的海邊被召為相,百里奚從市井之間被贖出面用為大夫。所以,上天將要下達重大的使命給這樣的人,定要先使他內心痛苦, 筋骨勞累,體膚餓瘦,身受貧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順,(通過這些)來讓他內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堅忍起來,以不斷增長他的才干。
一個人常犯錯誤,然后才能改正:內心憂困,思慮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為: (一個人的想法,只有)從臉色上顯露出來,流露在言讀中,然后才能為人們所了解。(一個國家)內部如果沒有堅持法度的大臣和輔佐君王的賢士,外部如果沒有能匹敵的鄰國和外患的侵擾,這個國家往往就容易滅亡。了解到這一切之后, 就會明白常處憂愁禍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 常處安逸享樂之中可以使人滅亡的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