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作為古代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象征性物件,其歷史是非常悠久地。大約在公元前7千紀出現了平印,即平面印章(stamp seals)。公元前5千紀則出現了“滾印”(cylinder seal)。
后期還出現了“平滾印”(stamp-cylinder seal)。
圖123a-b: 平印(護身符)哈拉夫時期/歐倍德時期,約公元前6000紀美索不達米亞21 x 13.7 x 14 h (舊式標注)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USA)藏品號: 65.1622
圖124: 帶有鹿圖案的平印歐倍德晚期/烏魯克時期,約公元前4500年~前3600年美索不達米亞綠泥石(Chlorite)3.16 x 2.96 cmPurchase, 1893 (93.17.122)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圖125: 奶牛形平印(護身符)烏魯克晚期,約公元前3500~前3100年烏魯克(伊拉克南部)珍珠母貝4 cm (總體)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藏品號: 1978.413
“滾印”又分兩種,一種是圓柱印章,另一種是圓筒印章,“柱”在前,“筒”在后,兩者是同一物品的不同發展階段,人們為了攜帶方面就把圓柱鉆成了圓筒,這樣一來印章的重量減輕了,某些趕時髦的女同志就把圓筒印章做成了耳環,還別說,戴上怪好看的。圖126a-b: 羊羔形平印(護身符)捷姆迭特那色時期,約公元3000紀早期美索不達米亞(或伊朗,蘇撒)光玉髓14 x 5 x 15 mm (舊式標注)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藏品號: 65.1600
圖127: 牛頭平印(護身符)早王朝時期,約公元前2900~前2334年美索不達米亞.18 x .12 mm (舊式標注)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藏品號: 34.1455
圖128: 新亞述平印新亞述時期,約公元前883~前612年美索不達米亞藍玉髓16.5 x 11.5 x 24 h. mm. (舊式標注)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藏品號: 65.1612
早期的印章只刻有圖案,“蓋”出來的也是圖案,在一定的范圍內起文字的作用(一般是平印),文字被發明后,印章才被刻上了文字,不過圖案印章并沒有因為文字的出現而消失,有些印章是純圖案,有些是純文字,而有些則是既有圖案又有文字。圖129a-c: 新亞述平印新亞述時期,約公元前883~前612年美索不達米亞橙色光玉髓17 x 8 mm (base) x 18 h. mm (舊式標注)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藏品號: 65.1638
圖130: 新巴比倫平印新巴比倫時期,約公元前700~前550年美索不達米亞光玉髓H. 3.300 cm; L. 2.400 cm; W. 1.700 cm;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藏品號: ME 115607
圖131: 鴨(掌)形新巴比倫平印新巴比倫時期,約公元前625~前539年美索不達米亞紅斑碧玉.20 x .15 mm. (舊式標注)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藏品號: 36.185
印章上的圖案或文字一般都是凹雕(凸雕也有,只是不常見),因為美索不達米亞的印章都不用印泥,而是直接印在可塑性極強的軟陶泥上,所以印跡就自然成為了浮雕或是凹雕,不加任何顏料已經很清晰了。平印跟我們現在的圖章差不多,都是用蓋地,一次只能蓋一個圖案或一組文字,“滾印”就猛了,不是用“蓋”而是用滾地,一滾就是一組重復或部分重復的圖案,重復部分一般都對稱,十分美觀。
圖132: 新巴比倫平印新巴比倫時期,約公元前625~前539年美索不達米亞藍玉髓.27 x .17 mm. (舊式標注)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藏品號: 36.209
圖133: 新巴比倫平印 (nabu神像)新巴比倫時期,約公元前625~前539年美索不達米亞灰玉髓18.5 x 15 x 25.5 h mm. (舊式標注)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藏品號: 65.1606
圖134a-b: 新巴比倫翼牛平印新巴比倫時期,約公元前625~前539年美索不達米亞縞瑪瑙21.5 x 18 x 11 h mm. (舊式標注)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藏品號: 65.1623
雖然平印比“滾印”出現的要早的多,不過兩者并沒有必然的延續性,也就是說“滾印”并不是由平印發展而來的,這一點跟圓柱印章和圓筒印章不一樣,它們只是出現時間有早晚而平行發展的兩種物品。相比較而言,“滾印”的影響力要遠遠大于平印,因為“滾印”的出現是蘇美爾人到達兩河流域的重要標志。
圖135: 印有工作場面的滾印烏魯克晚期/捷姆迭特那色時期,約公元前3300~前2900年美索不達米亞南部水晶Gift of Leon Pomerance, 1985 (1985.143) 1965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圖136a-b: 印有人和動物形象的滾印烏魯克晚期/捷姆迭特那色時期,約公元前3300~前2900年美索不達米亞磁鐵礦,銅H. 8.500 cm; Dm. 4.800 cm牛津大學艾西摩林藝術考古學博物館藏品號: AN 1964.744.
圖137a-b: 印有植物幾何抽象圖形滾印捷姆迭特那色時期,約公元前3100~前2900年美索不達米亞藍釉滑石瓷24.9 mm x 10.5 (舊式標注)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藏品號: 65.1446
“滾印”不但是“標志”,另外還是身份的象征。身上掛一個做工精致的“滾印”走在美索不達米亞的大街上,乖乖,跟穿了頂級名牌差不多,還是那種限量版商標縫在外面讓人一眼就能看出來,不是有錢就能忽悠來的,那叫一個爽,因為那是身份跟社會地位的象征,看誰不順眼了,只要對方沒掛“滾印”或是“滾印”沒自個兒的好,上去拍兩下包管沒事。圖138a-b: “奔牛”滾印捷姆迭特那色時期,約公元前3100~前2900年美索不達米亞淡黃色石灰石.24 x .21 mm. (舊式標注)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藏品號: 36.214
圖139: 印有牛身人面像的滾印早王朝時期,約公元前2600~前2400年美索不達米亞青金石L. 4.100 cm; Dm. 2.200 cm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藏品號: ME 22962
把“滾印”往脖子上一套,那就一現成的護身符,至于能不能保平安那就是另外一會事了,就象上面說的被更有身份的人看不順眼挨頓胖揍,那就不平安了。但畢竟大馬路上挨揍的事情非常罕見,總的來說有個“滾印”在身上還是很不錯地,一來有實用性,二來能代表身份,所以“滾印”一般都屬于傳家寶,有的國王甚至把“滾印”作為玉璽,為的就是顯示統治的合法性。
圖141: 帶有打獵場景的滾印阿卡德時期,約公元前2250~前2150年美索不達米亞燧石H. 2.800 cmBequest of W. Gedney Beatty, 1941 (41.160.192)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圖142: 阿卡德滾印阿卡德時期,約公元前2200~前2100年美索不達米亞H. 2.710 cm; Dm. 1.650 cm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藏品號: ME 89326
圖143: 獻祭滾印烏爾第三王朝,約公元前2050年美索不達米亞方解石(石灰石)H. 5.350 cm; Dm. 3.350 cm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藏品號: ME 89131
印章(特別是“滾印”)一般石制的比較多,其他材料也有,比如象牙,牛骨,金屬等。陶泥做的也有,不過很少,辛辛苦苦做一個,一不小心磕壞了就太不劃算了,所以印章大都取自堅硬的材料做成。雖說石頭用的多,不過并不是隨便拿塊石頭就能刻成印章的,非名貴的一般不用,美索不達米亞南部連蓋房子的石頭都難找,更別說找好石頭刻章了,所以印章材料都要從其他地區進口。美索不達米亞北部雖然產石頭,不過種類太單調(基本都是礫巖),先前還能湊合著用用(中亞述和加喜特巴比倫就用礫石刻章),后來一看別人檔次都上去了,自個兒還是那么老冒,不行,得換材料,于是就開始從諸如阿富汗之類地區進口好的石頭(青金石,光玉髓等)用來刻章。圖144a-b: 印有國王形象的滾印烏爾第三王朝,約公元前2112~前2004年蘇美爾地區赤鐵礦25.1 mm x 15 (舊式標注)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藏品號: 65.1486
圖145: 印有阿達德神的滾印古巴比倫時期,約公元前19世紀美索不達米亞赤鐵礦H. 2.400 cm; Dm. 1.300 cm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藏品號: ME 89298
圖146: 印有英雄形象的滾印古巴比倫時期,約公元前1894~前1595年巴比倫(伊拉克南部)綠松石H. 2.700 cm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藏品號: 34.177
印章雖好,不過打造起來可不容易,這可是門技術活,要不誰都能做著玩就代表不了身份了,而且根據其制作工具和風格很容易就能給印章斷代。制作印章做早的工具是燧石,公元前3000年前的印章都是用燧石工具刻成的,之后出先了銅鉆,阿卡德時期的印章基本都用銅鉆刻成,再往后就是公元前18世紀后半頁出現的切輪了,使用切輪后,刻章效率大幅度提高,印章能成批量的生產了,不過這么一來印章的價值也就大大縮水了。圖147a-b: 印有高地山羊形象的滾印加喜特巴比倫/中亞述時期,約公元前1595~前1157年美索不達米亞縞瑪瑙22 mm x 12(舊式標注)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藏品號: 65.1360
圖148a-b:“神圣樹”滾印米坦尼時期,約公元前1500~前1350年美索不達米亞彩釉陶,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藏品號: 65.1421
圖149a-b: 印有弓箭手形象的滾印新亞述時期,約公元前883~前612年美索不達米亞棕綠彩釉陶22.9mm x 11.2 (舊式標注)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藏品號: 65.1371
印章雖然能代表身份,不過實用性(純裝飾性印章不算,歌功頌德的也算有實用價值)還是得放在第一位的,印章的實際用途就是“蓋”章。這些“蓋”的章(也就是印記)一般出現在四種東西上:陶土球,陶器,泥板和泥板盒(裝泥板書信的信封)。圖150a-b: 印有兩個英雄形象的滾印新亞述時期,約公元前883~前612年美索不達米亞橙色光玉髓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藏品號: 65.1415
圖151a-b: 新巴比倫滾印新巴比倫時期,約公元前625~前539年美索不達米亞白玉髓31 mm x 12 (舊式標注)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藏品號: 65.1380
圖152a-b: 人面飛獅像滾印新巴比倫時期,約公元前625~前539年美索不達米亞乳玉髓28 (59.5 with pin) mm x 13.4 (舊式標注)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藏品號: 65.1412
被“蓋”了章的陶土球可以封捆東西的繩子(封在繩結上),還可以封裝東西的袋子,箱子,筐子,罐子,甚至還可以封門,不過用陶土球封門有沒人搭理就另說了。“蓋”了章的陶土球和泥板盒跟現在的封條差不多,一拆就碎,所以現在發現的“蓋”了章的陶土球和泥板盒基本都完成,不是缺一塊就是已經成碎片了。而“蓋”了章的泥板書倒是保存的很好,因為“蓋”過章的泥板書通常都用火烤過,已經不再那么脆弱了。圖153a-c: 新巴比倫平滾印新巴比倫時期,約公元前625~前539年美索不達米亞光玉髓,青銅26 mm x 13.5 caps and pin 52 mm long (舊式標注)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藏品號: 65.1426
印章雖有千般好,不過最后還是給楔形文明陪了葬,公元前4世紀,印章徹底消失。
--------------------------TO BE CANTINUE--------------------------
文/TOPS JEWELLERY拓斯珠寶
| 你能擁有的奢華精品首飾 |
+v:TOPS拓斯珠寶
References: from 珠光翠影 中國首飾史話
圖片均來源于網絡